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法国大革命(攻下巴士底狱) (2 / 2)
到了14日的早晨,人民就夺取了整个巴黎,最后只剩下巴士底狱还在国王军队手中。
“到巴士底去!”
起义队伍中响起了呼喊声,起义者从四面八方涌向巴黎的最后一座封建堡垒。
守卫巴士底狱的士兵首先用塔楼上的大炮轰击,然后从房顶上、窗户里向人群开火。猛烈的炮火阻止了前进的起义者,他们无法接近巴士底狱,只好从四周的街垒中向里面射击,但因为距离太远,根本对里面的士兵构不成威胁。
“大炮,我们需要大炮!”人群中有人喊道。
许多人离开战场去寻找大炮。不久,大炮推来了,但都是一些旧炮,有的还长满铁锈,象几百年前的古董。一时也没有炮手,有人自告奋勇地出来开炮。这些旧炮好像也受了起义者高昂情绪感染似的,一个接着一个发出了轰击。一排排炮弹打在监狱的墙上,打得砖屑乱飞,烟雾弥漫。人们发出一阵欢呼。
但是,巴士底狱的墙实在太厚了,旧炮打出去的炮弹没有威力,根本无法打穿它。敌人的大炮倒是凶猛无比,起义者的伤亡不断增加。
在这里我想插一句嘴。我们可以看到,双方作战的时候,什么武器的杀伤力最大?没错,是火炮。因为当时的火枪不仅射程短、杀伤力低、精准度不高,而且换弹时间还长,打一枪换一次弹,效率太低了,特别是巷战,还不如直接肉搏。但是火炮比起来就不一样了。火炮威力大,伤害高,而且有爆炸范围来弥补精准度不够的缺陷。所以在之后的战争中,拿破仑特别偏爱大炮。
我们言归正传。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巴士底狱前聚集了数万起义者,可就是拿巴士底狱厚厚的围墙毫无办法。有人主张冲到墙边,把墙挖个洞装上火药,真的有几个勇敢者拿着工具,提着火药桶冲向墙边。塔楼里,士兵的子弹雨点般射了过来,眼看就要接近围墙的勇士一个接一个倒了下去。人们十分焦急。“我们现在需要真正的大炮和真正的炮手!”街垒里传出一个洪亮的声音。
战场上一时沉寂下来,人们在等待着。
又是两个多小时过去了,一门威力巨大的火炮终于被拉来了,有经验的炮手(不是拿破仑)也跟随而来。大炮发出了怒吼,一颗颗炮弹猛烈射向巴士底狱,围墙被轰塌了。守卫的士兵眼看大势已去,终于举起白旗投降了。吊桥徐徐放下,起义群众冒着另一部分拒降的守军射来的弹雨,冲了进去。
虽然当时的巴士底狱管理者侯爵洛奈命令停火以避免双方相互残杀,但他仍然被人拖出来殴打、用刀乱刺直至最后被斩首。他的头被穿在长矛上绕城展示。暴动民众回到巴黎市政厅,把之前拒绝给他们提供武器的商会会长:雅克·德·弗莱塞勒推上被告席,此人即刻被判枪决。
接着,巴士底狱被市民完全拆毁,大家释放了里面的犯人。攻占巴士底狱成了全国革命的信号,各个城市纷纷仿效巴黎人民,武装起来夺取市政管理权,建立了国民自卫军。在农村,到处都有农民攻打领主庄园,烧毁地契。
不久,由人民组织起来的制宪会议掌握了大权。制宪会议颁布了“废除一切旧义务”的“八月法令”,紧接着又通过了著名的《人权宣言》,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了“人身自由,权利平等”的原则。
之后,也就是1791年的法国,正如之前所说,政局变幻莫测,形势风起云涌。国王路易十六勾结国外的封建反动势力,结果阴谋败露,王政被废除了。再后来?他被雅格宾派推上了断头台,结束了生命……
不要问我为什么法国大革命之后的内容如此笼统,因为我是偏向于战争研究的,所以这些政治方面的事我们了解就行了,重头戏在后面呢。
至此,法国大革命的高潮结束了。我们该回来看看拿破仑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