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531章 正统六年(求推荐求月票求订阅) (1 / 3)
正文第0531章正统六年(求推荐求月票求订阅)
三月二十二日,北京皇宫文华殿。
今天是开经筵的日子,经筵制度早在宋代就已经形成,分春讲和秋讲,即二月至五月、八月至冬至。
大明开国至正统前,经筵虽无固定时间、无固定地点,但太祖、太宗、仁宗都是勤政好学的皇帝,并没有放下日常学习。
直到朱祁镇以冲龄登基继位,辅政大臣、时任内阁大学士的三杨深感幼主教育之重,于是上疏请开经筵。
于是经过太皇太后张氏的首肯,选任英国公张辅知经筵事,三杨同知经筵事,另还有数十名侍读侍讲担任经筵讲官。
至正统元年三月,辅政大臣、礼部尚书胡濙进经筵仪注,正式确定了每月三次大经筵,每日一次小经筵,早朝之后就于文华殿开讲,遇寒暑则暂免。
大经筵由知经筵事的勋臣负责主导,内阁、朝廷各部尚书、都察院、翰林院等众多大小官员侍讲侍读,另外还有仪卫、展书、供事、赞礼等人员!
大经筵堪称朝廷盛典,也是朝廷大臣的荣耀。
大经筵礼仪繁杂,司礼监甚至要在开讲前日做准备。
每日一次的小经筵则没有这么繁复,不用仪卫等官,但依然严肃,侍讲官员要提前将需要讲授的内容上报内阁审批。
经筵期间,即便朱祁镇是皇帝,若在听讲时开小差,侍讲官就会停止讲授而朗诵‘为人君者,可不敬哉?’劝谏皇帝。
刚开始,经筵制度还能发挥出该有的作用,因为东宫制度废而不存,经筵便成为朝廷大臣影响皇帝言行的主要渠道。
可一旦遇到像正德那样不喜学问的皇帝,经筵制度就会名存实亡。
朱祁镇端坐在御座之上,面前御案上则是放着展开的《大学》,书中夹着侍讲官提前撰写的讲义,在朱祁镇右手边则放着一部《尚书》,里面同样夹着侍讲官撰写的讲义。
御案前方,则是讲案,上面的书册和御案上一样。
先读书,次读经或读史,每伴读十数遍后侍讲官直说大义,目的是让皇帝明白知晓其中的道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