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商贾的远虑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商贾的远虑 (1 / 4)
        大石乾顺3年2月初,蒲州泓芝驿。

        这里是蒲州境内最后一个驿站,沿着河东大道继续向东北行进,就进入夏县境,那里就算是绛州了。

        天下盐池十八,蒲州得其五,即安邑盐池和解县盐池,称为两池。两池岁产盐万斛,朝廷征盐课2百万缗,臧天下大半之租,是大石重要财政支柱。

        大道上,一队人马沿着大道逶迤而来。这群人总有20余人,一律灰色布衣,黑色软角璞头,胯下却都是健马,为首的还是雕鞍银蹬。

        为首的那人面容清癯,一部半黑不灰的短髯,满脸风霜之色,50岁左右年纪,他就是长安豪商窦乂。

        大石以宽容治国,商贾之辈除了不能衣文采,乘车辆,可以居豪宅,拥童仆,骑乘马,有冤情可以告官诉讼,甚至可以参加科考,走上既富且贵之路。

        也正是如此,大石朝产生了豪商世家,这些豪商大贾宴纳四方人士,竟于供给,朝士名寮,往往出于其门下。科考文人,集聚其家,时人目为豪友。窦乂和聂慕闰,都是其中杰出的人物,这在历朝历代都是不可想象的。

        随着盐铁之禁的松弛,商贾本钱渐渐渗入矿坑盐池,谋取暴利。从解县往东北,密布着大大小小的盐池,官府只控制着盐池和女盐池,那些小盐池其实都是私盐池。

        窦乂带着随从过了蒲州黄河铁桥,脚程就慢了下来。

        老窦似乎是对蒲州盐池兴趣颇浓,只要遇到大道旁的小盐池,就要上去和盐工搭话,若是遇到管事就更好了,话说起来没完没了,根本就不管日头。

        渡过黄河以后,第一日就到了50里之外的虞乡,第二日只走了30里,宿在解县。从解县到安邑30里,也走了正整整一日。

        直到2月初8日,窦乂一行才出安邑,前面就是泓芝驿,不过窦乂依然是不急不慢。甚至深入中条山北面的丘陵地区,寻找偏僻盐池,走访盐工。

        这一日在王官谷小路边,一行人在道旁略微休憩。正当二月仲春,柳絮飞扬,一众灰衣汉子聚在一起,啃着干粮闲聊。

        窦家店毬场大管事马琨忍不住问道:“莫非窦公对这盐池生意有心么?”

        窦乂面无表情的说道:“怎的?我等是商贾,见利心动有何不对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