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六章 岳家军第四次北伐(全军出击) (1 / 3)
在接到顺昌被围的战报之后,岳飞立即组织军中将领召开了一次秘密的军事会议,因为此次岳家军直面的对手已经不再是金国的走狗伪齐政权的军队,而是真正的金国军队。
对手的战斗力已经不再是一个等级,所以此次出兵之前需要更加详细的作战计划和周密的部署。于是经过岳家军中高级将领的一番群策群力,岳飞做出了此次的战略安排。
第一,由李宝、孙彦、梁兴、董荣、孟邦杰等人率游击军,深入金军后方,攻城占地,切断和骚扰其供应线。
第二,命武赳率兵进据虢州,与商州知州邵隆、陕州“忠义军兵”首领吴琦协同作战,切断完颜兀术与关中完颜撒离喝的直接联系。
第三,后方留守部队,包括全部水军,奉旨接管岳家军防区直至江南西路江州和江南东路池州的江防。
第四,亲率主力正面推进,攻打蔡州、颍昌府、淮宁府、郑州、河南府,计划先扫清开封外围,然后合力攻拔开封,伺机渡河,恢复中原。
公元0年六月初岳家军先头部队在前军统制张宪和游奕军统制姚政的带领下火速驰援顺昌府,由于刘琦率领“八字军”在岳家军到来之前便取得了顺昌大捷,于是在岳家军抵达光州时顺昌城已经转危为安。
与此同时岳飞接到了宋高宗的手诏,宋高宗因为金国人擅自撕毁盟约而怒不可遏,在诏书中宋高宗命令岳家军“左可图复京师,右谋援关陕,外与河北相应,此乃中兴大计,唯是机会不可不乘”这无异于明示岳飞可以采取北伐的军事行动。
但宋高宗在冷静下来后却又特别派之前在岳家军中供职的司农少卿李若虚前往岳飞军中,传达了“兵不可轻动,宜且班师”的诏命。
我们可以通过宋高宗对北伐一会支持一会反对这种反复无常的态度推测出他只是想要通过正面战场给金国人施压为下一步的和谈工作准备足够的筹码。但满怀一腔热血准备北伐收复失地的岳飞还被蒙在鼓里。
六月下旬,李若虚赶到已经进驻德安府的岳飞军中,李若虚开门见山的说:“陛下下诏令行营后护军不可轻动,顺昌之围解除后,岳将军可趁金人新败之机班师返回鄂州。”
李若虚宣诏完毕后,岳飞起身说道:“皇帝下诏令我等誓师北伐,不到一月便又令我等班师返回鄂州驻地,如今金人新败,我军士气正盛,如若就此退兵,恐金人再次趁虚而入。飞不愿再坐失良机,我之忠心日月可鉴。还望少卿大人通禀陛下,让飞统兵北伐,收复失地,还旧都,以扬我大宋军威,使金人再不敢窥伺中原。”
李若虚曾在岳家军中担任过岳飞的参议官,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主战派,他见岳飞抗金之心如此坚毅于是慨然说道:“公深明大义,既然公北伐心意已决,且当前形势与我有利。那么我就将诏书内容稍作修改,将宜且班师,改为适时北进。矫诏之罪,由我李若虚自己承担。公可趁势进兵,北伐收复失地。”说罢李若虚头也不回的独自回朝复命去了。
岳飞望着为了民族大义无所畏惧的李若虚昂首阔步走出军营的背影长叹一声说道:“我朝有此文臣,社稷之幸事也。”
李若虚回朝复命后岳飞火速调集人马继续向中原挺进。先头部队是张宪与姚政率领的岳家军前军与背嵬军的主力。张宪与姚政二人从光州挥师向西北火速开进并一举攻下金国部队驻守的蔡州城,岳飞听闻前线捷报立即委派马羽镇守蔡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