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章:官不好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零九章:官不好当
        飞黄腾达?有这个机会谁都想要抓住,但是机yu从来都不是只有有利的一面,还会带着极可能会栽倒爬不起来的风险。一看书·1kanshu·cc

        杨亮知道朱石鸡是在揶揄什么,那些灾民被集中到罗县周围之后,朱石鸡也带着五千jin军过来,可以说chu期的维稳没有少和那些灾民生接触。

        只要与那些灾民有过接触真的就知道是一帮什么人。那是一些以宗族为集体的人,不是说有多少强大的氏族,因为现在氏族泛指那些出过高官或者祖上阔绰过的家族,就是一些以血缘关系形成的乡里乡亲抱团群体。

        这一帮人是个什么状况?看看被拥簇着走过来的那些人就知道。

        这年头只要活到五六十岁就能倚老卖老,要是活到七八十岁那就更加不得了,乡中三老就是从这些人中进行挑选,等于只要是活过六十岁的人都能够参与到乡村政治,并且人人都是候选人。

        乡老在华夏的长久历史之中都有着很特殊的地位,他们可能没有多么大的权利,但是身为三老能够监督下至亭长上到县令,这种权利本身就比较特殊。

        除开有监督官员的权利之外,乡中三老还是官府统治的基层基础,一般是县里想要颁布什么法令事先都要与三老进行沟通,得到三老的认可才能顺利将法令下达。要是三老不同意某项法令而官府强行地去执行,那就等着法令成为一纸空文,甚至很可能会爆乡民武装抗法的事qing出来。

        乡老政治一直贯穿着整个华夏的文明历史,只是到了三老不再设立的时候被乡间的宗族所取代,几乎历朝历代的行政到了县一级就停顿下来,乡一级都是交由宗族去进行监督和惯例。会这样自然是guo家管理成本上的问题,不是缺少官员下放到乡一级,是行政资源有限,官员下放到了乡一级也容易出问题。

        什么问题?普遍qing况是遭到乡里的抵制,无能的官员会被压制得庸碌无为。手段强硬的官员则是容易引起乡民的暴乱。估计也正是这样,官方一合计,得了,行政资源有限不说。要是乡民动不动就来一次乱子,一村可以屠,但总不能村村屠吧?那样一来guo家人口就该被军队给屠没了,没有了人口的guo家还是guo家吗?

        三老治乡是从上古就传下来的惯例,吕哲统治下的帝guo有想要改变。一看书·1kanshu·cc不过这绝对不是说改就能改的,需要一个漫长过程的降低三老(含宗族)对乡间的影响,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来潜移默化。

        到目前这个地步,帝guo的重心是向外进行开拓,对nei基本还是只展没有进行行政上的一些过多chu理,因此三老的影响力依然非常大。

        杨亮眼看着一群老人被拥簇着过来刹那间就有点头大了,他之前已经不断被请愿,说是应该延长施粥的周期,有老人甚至说出应该持续到他们回到乡间,着实是不将历来的惯例当回事。

        帝guo当然是有能力长期施粥。先不谈“有得到就需要有付出”的传统,官方将他们安置在罗县周边就是为了便利分liu到各个边郡,怎么可能说长期养着啊?

        “县长是不答应咯?”一个看着绝对过七十岁的老者像是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他一张一合着没有了牙齿的大嘴:“乡亲们每年给官府的赋税从未减少,到了需要官府的时候,官府不应该有所作为吗?”

        好像真的是这样的道理啊?民众给guo家上缴赋税,等于是已经为guo家尽了应尽的义务。民众出现了不可力抗的意外,例如天灾**什么的,guo家则是需要尽到保护乃至于是养着民众的责任。

        道理是那样的道理,qing理之上绝对说得通。杨亮被问得一个愣神,竟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很有作为了,guo家将赋税用在抵yu外敌和开疆拓土之上,每年征ZHAN的红利那么多。回馈下去好chu还不多啊?”朱石鸡不是地方官,说话没有什么顾忌,他问老者:“您那一乡不会是没有小伙子在军中吧?那征ZHAN红利还真的就与你们没什么事。”

        老者瞪一眼朱石鸡,但也就是瞪一眼,他们乡是出了名的非暴力不合作,除了每年夏季和冬季配合那一tao操练guo策。只要不是非强制的征兵,乡中还真的就不愿意让小伙子们参军征ZHAN,哪怕是参军了也是秉持着保护自己的理念,有这样的理念自然是不可能被选入主ZHAN军团,操练松懈又没上进心,只能是混混二线部队。

        帝guo的二线部队很多时候就是维稳地方和充当运输队,这样的xing质之下自然是不会有什么缴获,哪有什么东西能够寄回乡里?

        “您老乡里交了多少赋税,guo家就回馈多少到您老的乡里。壹看书·1kanshu·cc”朱石鸡也就是有敬老的品德,对面要是一个小伙子绝对就是一脸的喷,不过挤兑一番缺少不了,说道:“您老的乡里道LU有开通的吧?就是不晓得乡里有没有什么特别出产,多上税多回馈,多么美好的生活。”

        老者脸一青一白,长江liu域已经逐渐在向商业经济转型,作坊和工厂遍地,没有作坊和工厂也能栽种时令水果或是蔬菜,利用交通的便利肩挑手提着到南陵基本是能卖上不错的价钱。而他们乡除了正规的粮食就没种其它的东西,结果就是与一帮SI想固化的难兄难弟们,一开始是有那么点落后各乡,数年过去之后其它乡变化极大,这些乡却好像还活在纯粹的农耕世界里。

        “现在不是说这个,是延长粥场施粥的时间!”老人有点难堪地看一眼朱石鸡,然后不再理会。他恶狠狠地盯向了杨亮,说道:“陛下是有名的爱民拥民,必然不会眼看着民众饿死!”

        杨亮抹了一把脸,身为地方官最郁闷的就是这种动不动就抬出皇帝又年纪大的老人了。他可不敢做出什么保证,将集中到罗县周边的黔分liu出去已经是既定计划。再则,哪怕是帝guo有能力长期施粥,但答应了一乡等于是要一视同仁,长期养着三十多万众算是个什么事嘛!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