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静心斋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章 静心斋 (1 / 2)
        师生三人边走边说,来到了静心斋。

        静心斋也是个园中园,据说是乾隆皇帝当年读书养性的地方。有“乾隆小花园”之称。斋内遍布太湖石山景,皆是按照李成、董源、黄公望、王蒙等历代著名山水画家的笔势画法来堆山叠石的。

        已经接近中午了,游人并不多。

        沿着红栏曲廊向东,绕过金碧辉煌的正殿镜清斋,经过抱素书屋院落,过小桥来到横架水面上的沁泉廊。

        三人在廊内坐下。

        袁乐特意选择这里是为了要给陈洪说说他的论文。

        陈洪的论文题目是《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之美》。

        袁乐认为题目太大了,建议改为《浅析静心斋建筑之美》。

        陈洪挠着头,“那就凑不够字数了,就这几座建筑,有啥可写的?”

        “这里的建筑种类又多,形制又美,足够你写的了。”袁乐对这个思维比较粗线条的学生很耐心地说服着:

        “你看,从建筑种类上看,有镜清斋、碧鲜半亭、韵琴斋、叠翠楼、画峰室、枕峦亭、抱素书屋、罨画轩、连接这些主要建筑的半壁廊、汉白玉石拱券桥、焙茶坞还有这个沁泉廊……”

        边说边一一指点着,陈洪这才惊讶地发现:原来这里藏着这么多种建筑,以前怎么没注意到?

        “其实,就一种建筑,写好了,就完全可以出一篇论文。比如这个最小的建筑---亭”袁乐指了指太湖石山峰之上的枕峦亭。

        “亭按位置分,可以有山上亭,就像这个枕峦亭,形体轻巧,飞檐高挑,如《醉翁亭记》中所描绘的那样“有亭翼然”,给人一种高举飞升之感,易得登高望远、思古怀今之境界;有水边亭,则以线条简洁,色彩明快取胜,宜于抚琴弄音、举杯邀月之雅趣;有路边亭,则一般都建得沉稳大方、简单朴素,以单层的圆亭、方亭居多,又是一种闲适儒雅的风范,便于行人入内小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