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五行与五色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章 五行与五色 (2 / 2)
        “这个说来就话长了,我简单说说吧。”袁乐果断地不理那些小子,转而耐心地答疑解惑。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赤、黄、青、白、黑被确定为正色,正色代表正统的地位。赤、黄、青是什么颜色?”袁乐循循善诱。

        “是红黄蓝吗?”

        “对,赤、黄、青就可以看作是红黄蓝,是三原色,还有白、黑是两个极色,这五色有什么特点?”

        女孩答不上来了,好心塞地想,我是来问问题的呀,怎么总要我回答问题?

        “好像都是调不出来的。”旁边另一位胖胖的女生不太肯定地说。

        “很好”,袁乐赞许地看了一眼那个女生,接着说:“所以这五色被定为正色。你们看咱们的老祖宗多么有智慧呀!”扫视了一圈围上来的同学,袁乐继续说道:

        “在汉代以前,受道教思想的影响,“五色”与“阳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将五行与五色相配属,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白、青、黑、赤、黄,并代表五方位。其中黄为勾陈,是指五行土代表中心、中央;青为青龙,是指五行木,代表东方;赤为朱雀,是指五行火,代表南方;白为白虎,是指五行金,代表西方;黑为玄武,是指五行水,代表北方。这样,五色便与五行相配,有了宗教与哲学的内涵。

        在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也渗透到色彩文化上。儒家强调“礼”,维护周代建立的色彩典章制度,把正色和间色赋予尊卑等级的象征意义,色彩装饰不可混淆,更不可颠倒。比如说,离咱们最近的清代,从皇宫到官宅再到民居,用色标准与规范在营造法式中都有规定,不可僭越。儒家的“比德”说还赋予了色彩道德上的美学意义,认为不同的色彩象征着不同的美德,这就形成了我国的色彩文化。

        各个朝代对色彩的偏爱与崇尚正是源于色彩文化。自黄帝起至尧舜,由于农耕文明对土地的热爱,崇尚土德,偏爱黄色;夏朝建立为木克土,则崇尚木德,偏爱青色;商替代夏为金克木,则崇尚金德,偏爱白色;周伐殷商为火克金,则崇尚火德,偏爱红色;秦取代周为水克火,自然崇尚水德,偏爱黑色。

        汉代以后,黄色逐渐被定为中正之色,成为皇家专用颜色。其间,虽有对五色中的其他四色的偏好,但黄色一直为皇家所垄断。到封建社会的最后两朝,明代尚朱,清朝尚黄,而皇家园林主要建造于明、清两朝,这就很容易理解皇家园林中,红黄二色的比重何其之大。可见,此红黄二色不仅给处于北方的皇家园林一丝暖意,还有着深远的文化渊源,有象征意义。”

        袁乐滔滔不绝地讲着,没注意早已上课了。

        全班同学都集中在教室前面,围在讲台周围,或坐或立,或歪或斜,听得入神,谁也没注意,从教室后门进来两个人。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