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 方士段文和策
面对悲伤,人们能够做到的只有让它尽快离去。
一场冬雪过后,李氏在青湖湖畔见到了两具无头尸体,一具是自己的丈夫檀石槐,另一具是自己的儿子和连。这是一场盛大的送别仪式,所有九歌部男女老友全部到场。老巫医站在最前方,随着嘴里缓缓地吐出一个个绵长的音符,九个小伙子抬起檀石槐和和连的尸首放在了漂浮在青湖上的木棺上,木棺上雕刻着群狼啸月的图像,这些是奴隶们辛苦了两天三夜的成果,棺材底下铺着层层的小羊毛,在羌管和胡笳悠悠扬扬的声音中,载着两具尸首的木棺稳稳的向着湖心去了。身为长子的结化从老巫医手中接过弓箭,再用火盆点燃箭头上的羊毛,蘸上羊油的箭头燃起火苗,“嗖”的一声,火箭向着棺木射去。结化射出的火箭不是很准只是射到了木棺的边角,但对于抹上了羊油的木棺来说足以让它燃烧了。熊熊的烈火送走了狼灾在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的两个亲人,也许是受到环境感染的原因,狼灾流下了来到这个时代的第一滴眼泪。
逝者已矣,生者还要坚强。草原上的人很适合遗忘,在老巫医的主持下,九歌部落为株句轲进行了加冕仪式,株句轲继承了檀石槐的王庭,九歌部落的所有人都知道株句轲是个什么样的人,在他的的坚持下,结化成了新的左贤王,而右贤王由魁头接任(左贤王是太子,右贤王是丞相)。为了避免迎娶先王檀石槐的妻室又不违背鲜卑人的传统,在段文和的建议下李氏受封为青木夫人,这一称号只在匈奴时代存有,只有当部落里女子强于男子才会出现的称号,而当这个称号再次被启用是出于株句轲对先王的尊敬。这种称号允许李氏以女子身份摄政。
罢兵归来的鲜卑人们需要把掠夺来的奴隶公平的分给每家每户,每次被掠夺来的百姓在度过一个严冬后会死去十之八九,有冻死的、饿死的、有伤重不治的。所以九歌部牧民需要担负起自严冬到明年开春供所有奴隶取暖的木柴开支。来年开春还活着的奴隶们有的会被鲜卑人派去牧马放牛;有的会被鲜卑人纳为小妾,虽然衣食无忧但是要受到非人待遇;运气好一点的会被鲜卑人许配女儿,从而融入到九歌部落成为九歌人,这是九歌赖以传承的手段。打压一部分人、善待一部分人。
参加完叔父的加冕日,狼灾回到了自己的帐篷,从七岁开始狼灾就有了自己独立的住所,其中一个原因是狼灾不适应让别人帮自己穿衣服、洗漱。而另外的一个原因是他需要一块地方安置从奴隶中挑选出来的孩子们。没有抵抗力的孩子是不可能从寒冬中挺过来的,大人们对于严寒有着不同程度的免疫力。而无论是十五六的少年或是两三岁的孩童,在人性面前只有被淘汰。无论鲜卑和大汉之间有什么过节,孩子是无辜的,从七岁开始狼灾都会尽力从俘虏中挑选出来身体健康的孩子,理由是自己需要玩伴。而将狼灾不合群的情况看在眼里的檀石槐也不疑有他,狼灾天生不喜欢和鲜卑小子们绊腿摔跤,他更像是汉人小孩,安静的让人心疼,所以檀石槐也不对狼灾的举动过于阻拦。于是每每从奴隶中挑选好了新一批的孩子,狼灾就指挥“老居民”们帮着在自己的大帐旁一圈圈的搭建小帐篷,三年来狼灾的大帐旁足足矗立起来了近三十顶小帐篷。经历过磨难的人更懂得珍惜。自从孩子们从奴隶大帐中被狼灾带出来后,小奴隶们就知道是狼灾给了自己第二次生命,所以要更加用力地报答他。这些人中最大的十七八岁,最小的只有四岁不到。他们似乎已经养成了习惯,狼灾还没有回到自己的帐篷远远的就看到了孩子们热火朝天的在劈柴搓绳,是呀,又到了每年的这个时候。
狼灾也纳闷过,既然只需要一小部分的奴隶就足以让九歌慢慢消化,那为什么每年还要大费周章不顾性命的把几千人裹挟到草原上来?后来慢慢的就明白了,九歌部落需要的不是庞大数量的奴隶,而是需要人口填充。诺大的云狼山盆地九歌部只利用了十之二三,鲜卑军没有时间在大汉边境慢慢甄别哪个人身体好,哪个人有顽疾,只有把所有人裹挟回来,让长生天来帮助九歌部落选择,优胜略汰。好的自然会活过严冬,有病的、不健康的自然会被被寒冬淘汰,这种做法也许不人道,但是对于还在游牧的九歌部落来说,已经是最聪明的办法了。
狼灾笑着和他们打招呼。小奴隶们领头的叫陈思远,是七岁的时候被自己救下的第一批人,父母早亡,之前是个乞丐,身体一直不好,被自己选出来的时候已经奄奄一息了,狼灾不计损失拼命的把他从阎王殿里拉了回来。之后他就成了狼灾最好的兄弟,同时他也是这些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个。回来的狼灾也不言语,解开了自己腰上的穗带,脱下华服加入了他们的劳动中。叮叮当当的声音里一间间帐篷又拔地而起……
李氏看着手中的青木夫人服鼻子酸酸的,这是用丈夫的生命换来的。李氏是个不普通的女人,但她此时只想相夫教子,没有什么大志向。更别提摄政九歌了,但是职责加身,心中暗想:自己只道对政事一窍不通,把摊子都交给小叔便是。正想时门外侍女轻声问道:“夫人,段文和求见。”李氏拭去眼泪心想:段文和自己是知道的,此人是段颖公后人,为人机智无双,因为同是汉人,所以平时为了避嫌自己尽量躲着他,不想他今日来找我所为何事。“让他进来吧。”李氏整理好自己的衣服,端坐在胡床前说道。
段文和施施然的走到胡床前,缓缓地跪坐下之后,眼神微转打量了李氏身边的物件,微微褶皱的衣服,还没有点燃的香炉,神色萎靡,面目憔悴。果然和自己所料不差,随后开口道:“夫人希望怎么处置这次抓回来的百姓们?”李氏眼中闪过一丝诧异,如若不是段文和这些年来坚持穿着汉人的圆领大襟,宽袍大袖自己几乎都忘了他的身体里还流淌着汉人的血,何况他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江,怎会为营中奴隶们多做考虑。难道是株句轲派过来试探自己的?不会,株句轲为人宽仁,绝不会做这种下作的事;莫非是魁头?魁头为人还是有点心机,但是派人来试探自己也不像是他能做出来的事情,魁头唯一的弱点就是家人,从小就不许别人说家人坏话。“段先生此话怎讲?以往如何现今就如何呀。”李氏皱着眉头说道。说不心疼自己的同胞是假的,但是以往的自己虽然在九歌地位颇高,但是在这般事上确实插不上手脚。段文和听到李氏的回答也不急着接后文,只是默默地打量着李氏,段文和最擅长揣摩人心,两三瞬之后,确定李氏心中对于大汉子民还是有残存的善念,“如果夫人在明天的部落朝会上能否认之前的处置之方,剩下的都交给在下,我必使得此番汉民可尽数保全。”
“段先生有这般本事?”李氏听了段文和的话,前身不自主的挺起,就连音调都不自觉的放高了。
段文和将李氏的举动尽收眼中,微微抿了下嘴角漏出一丝高深莫测的笑容,也不言语只是微微点点头。
狼灾和孩子们围坐在篝火旁边,嘴里啃着从火堆里炕出来的黍米面饼,听着身边的孩子们说着今天发生的事,谁家的二小子看上了哪家得闺女,谁家的婆姨又怀了孩子,刚刚回来的贾咕和婆姨一天没出门,同龄的步度根天天像狼一样盯着草原上的兔子……听着听着狼灾就走神了,看着手中黄黄的黍米面饼,脑子里全是白面馒头的影子……
黍这种作物在未来会被慢慢淘汰,转而被玉米、大麦代替,汉末最主要的问题来源就是粮食问题,据狼灾的观察鲜卑人掠劫来的百分之七八十是黍米,剩下的是一些小米、大豆之类的粮食,而就产量来讲这些作物是拍马都赶不上小麦和玉米的。鲜卑人迁徙的原因也是粮食,鲜卑人的前身是匈奴,他们和汉民最大的区别就是游牧民族不善种植,就比如云狼山千顷土地水草丰茂,但是狼灾没有在这里发现一亩良田,究其原因不是土质不好而是鲜卑人一心只有放牧,只会追逐着水草生活。而不是安稳的驻扎在某个地方男耕女织。想要通过放牧来改善食物短缺问题是不切实际的,如果能够找到小麦或者玉米种子在青湖湖畔大面积种植的话……
“狼灾?我做的黍米面饼有什么问题吗?”狼灾左手边的小姑娘看着狼灾也不张嘴只是呆呆的看着手中的面饼,虽然已经习惯了他偶尔走神的情况,但还是张口问道。
狼灾醒悟过来意识到自己还在和小伙伴们吃东西,自己身体内四十多岁的灵魂自然是对他们口中这些逸闻趣事丝毫无感。抬起头看到身边围了一圈的人都关切的盯着自己,只是尴尬的笑了笑后摇了摇头,众人见狼灾无事也没有在意,继续就这刚才的话题聊了下去。只有方才的少女还是满怀心事的样子,又狠狠地咬了一口黍米面饼嚼了又嚼。心想:和我平时做的没什么区别啊……
狼灾又吃了一口黍米面饼,看着周围畅谈着的孩子们不由自主的问道:“你们有谁见过或者听说过一种果实粉末是白色,主杆直立,成熟了大概三尺高,叶子细长,穗子像是芒刺一样的植物吗?”众人听到狼灾突然插话面面相觑了一番后竟一时间冷场了下来,狼灾看着这种情况不由得在心中苦笑,这些孩子被自己救回来的时候最大的才十一二岁,有见过也忘得差不多了,是自己过于心急了。想到这里狼灾不由得挠挠头,滑稽的做了个鬼脸说道:“我就是随便问问啦,没事你们继续说你们的。”孩子们心上也不放事,见没人知道也就没有在意,顺着刚才的话头继续说了下去,刹那间一片欢声笑语。
想要解决问题果然没有这么容易……正在狼灾这样琢磨时,感觉到了自己的衣角被谁拉动,侧头看去是一个和自己一样大的孩子,这个孩子是去年来到这里的,父亲是来回在乌孙、大月和汉朝往来的贸易商人,母亲早亡。去年父亲在鲜卑某个部落病死后他就沦落成为了奴隶,辗转来到九歌后被自己所救。平时话也不多,属于这群孩子里极其不出彩的几个人之一。只见他附在狼灾身边缓缓的开口道:“我六岁的时候和父亲去大夏贩卖丝绸的时候见过老大你说的那种植物,父亲还拿了些种子在凉州种出了果实呢,当地人叫它麦……”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