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零一章 佛道归宿 (2 / 3)
当他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疑惑时,轮台大师面对一风和书礼再三的质疑,并不直接回答,而是领着他们向着石崖走去。
刚才,一风远远看到这座山崖时,便感觉不一般。这座巍峨高耸的山崖,面对着清澈的河流和翠绿胡杨及茵茵草地,自己本身却简陋无比,除了黄褐色的岩土便再无别的颜色。
但是他在山崖上发现了十分熟悉的东西——佛窟。
越走近山崖,越惊叹这山崖上的佛窟,是那样的令人震惊的壮观。和阿克隆沙漠入口的那一片佛窟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
不论从佛窟的密度、数量和开凿的历史——根据轮台大师的介绍,最古老的佛窟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了——这些都和两界寺旁的石窟有着巨大的差距,但最大的区别不是这些,而是佛窟的大小。
在阿克隆沙漠入口的那片石窟,一风看到的最大的佛窟也不过数丈高,但是当轮台大师领着一风走入丹煌这片佛窟时,他完完全全被这里的佛窟震惊了。
丹煌这片佛窟,历经了上千年,数量数不胜数,开凿的佛窟大小不一,但种类极其丰富,有用来朝拜的佛窟,用来静坐的佛窟,还有用来祭祀的佛窟。
并且开凿的理由也五花八门,有许多佛窟并非是佛僧开凿的,是当地的百姓和官宦自己集资,聘请大批工匠前来开凿的。这也是当地百姓和官宦祈福求愿的另一种方式。
有一段时间在西北流传着一个说法,要看西北的豪绅和官宦财力是否雄厚,权力是否强大,只要来丹煌看一下他们家开凿的佛窟大不大就可以判断出来。
久而久之,这样的说法变成了一种风俗,即便是贫苦的百姓人家也有祈福的权力,这片石崖是天地间赐予他们的礼物,谁都无法据为私有,所以贫苦的百姓也会在生前攒够积蓄,就会请人来此为自己开凿一窟佛窟,为下一世积累福德。
如果实在没有积蓄——这在贫寒的西北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了,那么他们就会想方设法,跪求别人在他们的佛窟中替自己画上一副佛像,哪怕是小小的一尊神佛,或者仅仅是一尊连法名都没有的神女,就绘画在壁画中一个不起眼的偏僻角落,可能绘像都不足三寸,但他们以此作为自己的供奉,这就算满足了他们此生最大的愿望了。
这也是丹煌这片佛窟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原因,同时也是各个佛窟里,佛像佛天纷繁各异,异彩纷呈,形态万千的重要原因之一。
和一风原来的认知不同,他来这里之前,还认为西北的许多佛寺也好,佛窟也罢,佛像都是在裸露的石壁上,用斧凿等工具雕刻出来的,现在在轮台大师的介绍下,才知道大部分的佛像都是泥塑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