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明弘治十二年春。杭州府,地处浙江行省西北自秦设县以来距今以有千年。相传夏禹治水划天下为九州后夏禹王南巡大会天下诸侯于会籍曾乘船于此地,并在此处舍其“杭”也就是所乘坐的方舟于是这里便被成为“禹杭”口口相传至今变成了余杭自古以来,杭州因独特的秀丽美景享有“人间天堂”的美誉。又因得益于京杭大运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丝绸纺织业和农粮产业的高度发达使得这里的商贸活动繁荣鼎盛杭州籍商人的行迹早已行至南洋各国,杭州码头上每日往返各地贸易的船只数不胜数。

  在杭州码头所处的街道左侧距离码头约有二百来米左右距离,有一占地十二间房的大店铺。店铺正门屋檐下挂着一块约有一丈多长的巨大牌匾上面红底黑字写着四个大字“满家米号”。这里便是杭州府内大大有名的粮米商满家的总号,此时从这块牌匾下穿梭来往进进出出的人是络绎不绝,既有商贾装扮的富贵之人来往出入也有衣装简单寻常手拿布袋的寻常客人。不过,仅从店铺门口出入的人员情形就可看出“满家米号”的生意是十分红火,生意也是兴隆的很。

  满家并非世代杭州府本地人,祖上起初来自北方甘肃因避难将家产全部变卖而南下到了这里在杭州安家落户也不过仅仅三代。初到杭州其祖上便开了只有一间房大小的粮米铺用来安身生存,因为祖上从未经营过任何生意又是来自外乡人不知本地风土人情因此这小小的粮米铺也只是艰难维持全家人只是糊口而已。真正让这小小的粮米铺发展起来,让满家能在这巨大繁荣的杭州城内安心过活的人便是家中的长子取名满和。身为长子的满和十五岁从亡父手中接过家业,没有任何外人帮助的情况下从浙江布政使衙门得到了为北方边境采办军粮的特许以及享受杭州府每年的“供奉补贴”。更让整个杭州府商政界,乃至普通人津津乐道的并非是满和高明的经商之道而是他始终坚持奉行的“日行一善”。大到省府的修桥补路,开荒增田的花销小到日常所遇的寻常所事只要满和遇到需要自己出力帮助的他都会实心实意的出手帮助从不计较钱财多少利益得失,正是如此在杭州城内“满大善人”的名号比满和这个名字更被人熟知。可惜天不假年,积德行善一生的大善人满和却因病早早过世,只留下了诺大家业和那些过往行善的事例。

  行善一生的满和生前育有两子。长子取名满庭贤如今三十有二已经成家,娶杭州府钱塘县富户女梁氏为妻二人结婚十五年尚未生育。满庭贤十二岁时便在父亲满和身边学习商贾之道以及商场上的人情交往。年纪尚幼的满庭贤更是不惧苦痛跟随在父亲左右爬冰卧雪风吹雨淋的走南闯北熟悉打理自家生意。正因如此年未及冠的满庭贤早早的就成长为父亲满和在商场上的得力助手。满和次子如今虚岁十五,因妻子是四十有余年岁已大生产时情况万分凶险母子二人只可存活一人母亲以命相换才让这个孩子得以降生在世,满和为了缅怀自己的亡妻便为这个儿子取名满庭芳,其中的那个芳字就是来自亡妻闺名。

  商贾之人,自秦商鞅变法以来数千年地位低贱被世人所不耻。除宋代时地位略有不同稍有改变以外历朝历代对商贾之人都极具轻贱,其程度几与青楼女子相同。例如秦汉以后商人不可穿丝绸衣物,到了唐代科举制开始时朝廷也是明确规定商人之子不得参加,再加上儒家学说的巨大影响“重农抑商”便成为了每个朝代的基本国策和大政方针。所以即便是家财万贯富可敌国的巨商富贾,其社会地位也和下九流相同。当接生婆把刚刚降世的孩子洗净交到满和手中的时候满和心中便已经为这个孩子规划好了人生道路,这个孩子有且仅有一条路能走那就是成为读书人,参加科举入仕成为“天子门生”光耀满家门楣。

  当次子满庭芳还处于咿呀学语的时候满和便花费重金从整个浙江省乃至临省聘请了数位士林中名声显赫的大才前来教导自己的儿子。或许冥冥之中真的存在着因果报应一说,满庭芳从小便表露出令人惊叹的读书天份。当同龄的孩子还不知何为“三百千”的时候,满庭芳就已经跟比自己年长几岁甚至十几岁的童生一起参加“童子试”并通过取得了秀才的身份,那一年满庭芳年仅十二岁。满庭芳的第一次表现让父亲满和坚定了自己心中的想法,为了光耀门楣满和对满庭芳的支持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为了能请来在学业功课上对满庭芳有所帮助提高的名师大家满和的花费如泼水一般,无论对方开出多少年俸和条件满和全部应允。而满庭芳也是不负父亲满和的殷殷期望在来年的乡试中又是一举中的,成为浙江省当年最小的举人公!

  长子满庭贤继承了满和商贾之道的才干,虽然满和尚未完全将生意全部交由他打理但任谁都能看的出来假以时日满庭贤在商场上的成就必定高于其父满和。而次子满庭芳更是出类拔萃前途不可估量,年仅十五岁便连续两次科举中的成为成为举人,这等成就不仅是浙江一省就是放眼整个大明朝百年来也是未有。待等到来年二月到了京师参加由礼部主持的会试,如果再次高中头名那便是所谓的“连中三元”这份荣耀自科举制由唐开始千年以来得此殊荣者也只有区区十余位,而大明朝开国百年只有两人得此殊荣,一位是文宗时的福建人李骐,另一位则是宪宗时的内阁首辅浙江淳安人名臣商辂。

  实际上在士林中都清楚,大明朝开国百年来还有一位读书人取得的科举成就远远高于李骐、商辂他们是连中三元,而这个人就是在当时被天下赞誉为“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的黄观。黄观经历了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六考并且全部都是头甲第一。只不过文宗的靖难之役后黄观协妻女投江殉国,文宗皇帝便把他的名字从登科录上划去剥夺了他的状元名号。而弘治十二年这年的乡试放榜后,整个杭州城内知道满和满大善人的人们心中他们还是高兴的。尤其是那些曾经得到过或者听闻见证过满和善举的人心里,在他们看来老天还是公道的,人行好事必将得到好报!可任谁也不会料到,仅仅放榜后的第三天杭州府首屈一指的大善人,满家粮号的当家人满和却病死在床榻抛下了他那个在商场上倚为器重的长子满庭贤和赋予厚望可以改变门庭的步入仕途的幼子满庭芳。

  实际上满和从小就身体强壮,几十年来没有过任何病症,就算是寻常的头疼脑热拉肚受风这类病症都不曾有过。而他之所以会被病痛缠身两年之久并最终命丧病中则是因为两年前的一次外出押运军粮。两年前,南方才入冬而北方也就是刚刚迎接完第一场大雪之际。满和突然接到了来自浙江布政司衙门的紧急文书,要求他即可采办军粮共计二十万旦并且一个月之内押运到通州官仓,多年帮助朝廷采办军粮事务的满和接到文书后便马上猜想到这是北方要发生战事的前事。作为杭州府附近乃至整个浙江而言满家都是数一数二的大粮商,二十万旦粮食对于满家粮号来说凑齐并非难事。用不了五天的时间满家就能把分布在浙江省各地的满家粮仓里的粮食集中到杭州码头并且装船起运,也因此类似于这样轻车熟路的事情满和在多年前就不在直接过问而是早早的交给满庭贤负责处理。但这一次满和却突然心血来潮要随货船走京杭大运河北上亲自运送这批军粮,而且这一次无论家人如何以各种理由劝说满和的态度仍然十分明确和坚定。

  一切行动和流程都十分顺利,所有粮食从各地粮仓运到杭州码头后在这里记录装船接着由兵丁护送船队顺大运河北上。所有的一切都是妥妥当当毫无异常,当所有粮食全部到达由负责官员验收无误时比急件里要求的日期还提前了三天。按照以往的惯例,满和的船队会在卸完军粮以及办理完相应的证明手续后会采买一些当地货物将船载满后拉回杭州另行售卖,可这一次满和并没有像往常那般依惯例采购。他先是独自去了趟京师接着便带着船队空船返回杭州。随行的人满头雾水不知东家何意,询问缘由满和也只是淡淡的回复一句自由安排。

  回到杭州后,店铺里的主事掌柜们发现少东家满庭贤和东家满和关于生意上的事情争吵的次数越来越多,二人争吵的激烈程度也是越来越大甚至有那么几次少东家是摔门而去。那年的春节前,从京师来一官差全身风尘仆仆下船后脚底匆匆忙忙的,脸上神情严肃直接进来店铺指名要找满和。等官差被带进府宅见到满和后给了他一封书信,家人奴仆以及送官差来府的店铺管事们亲眼看到,东家满和在看完书信后呆怔原地,紧接着口吐鲜血摔倒在地。从这之后,满和就再也没下过地直到去世。而那封信上究竟写的是什么只有当时在场的满庭贤拿起来看了内容,可不论何人询问满庭贤都是闭口不谈。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