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诺苏古代文明史
许多人对于诺苏历史一向是“虚无主义”,若真正谈及,也只知道离自己最近的“奴隶史”,似乎诺苏上千年文明的存在是几个蛮横的地主的功劳。自从被冠之以“一步跨千年”的名号,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虚无主义”了。别的且不说,单是诺苏传承上千年的风俗礼仪,动不动就要移风易俗。把民族特有文化称之为“落后”,其他民族的文化称之为“先进”,更有甚者扬言“去诺苏化”,“文字拼音化”,美其名曰与国际接轨。
笔者在此和众位回顾诺苏的千年文明史,目的一当然在于传播民族文化,科普民族历史知识;目的二便是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加强对本民族文明的认识。
世界如何产生?不同的文明有自己的解释,诺苏古籍《宇宙人文论》里描绘了宇宙早期“???,???”(大空空,大虚虚)的浑浊状态。广泛流传于大小凉山地区的《勒俄特依》赞颂“生命起源于雪,万物的始母是雪”,而滇南哀牢山地区的另一本典籍《创世志(阿赫希尼摩)》开篇几章便记叙了“猴变人”的过程。这是诺苏先民对世界和生命起源的思考,极富智慧和想象力。
俄者史南(母系社会)--原始群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时期,这是一段相当漫长的历史,其顶峰时代称为“哎哺时代”。女君主娄师颖时创制了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的象形符号文字(即古诺苏文字),并得到广泛使用和传播。同时期的女农学家姿俄妮拖培育种植荞麦和圆根等作物。这时期女性是社会的领导,社会阶层为兹(君)--毕(臣)--尔(民)三级,是“女智男愚”的母系社会。
姿妮诗色--结束群婚时代开始“生子能见父”。石尔俄特(男)和姿妮诗色(女)是诺苏历史上第一对对偶婚的夫妻,二人的相亲相爱是诺苏对偶婚的形成的标志。此时,父权制开始兴起,濮莫里日外出寻“鹰”(其他部落男性),“鹰滴三滴血”,最后诞下支格阿尔,一位被神化的诺苏父系社会的开启人。在社会转型中,母系氏族社会衰亡,父系氏族社会兴起,二者尖锐斗争。典型的例子便是支格阿尔受其妾暗伤“双翅神骑”之翅,使人骑葬死于滇帕暑诺(滇池)。
濮伙三子时代(夏末商初)建立了以岷江、雅砻江为中心的古蜀国,今天的成都意为“??”出产稻米的地方。此时的典型巨著之一《裴妥梅妮--苏颇》全面而系统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历史、哲学、宗教、医药、历史等成就。与这时期重叠的笃慕时代诺苏文明有两个发展中心,一个是上文所提的古蜀国,而另一个则是以滇池附近及金沙江流域为中心地带的古滇国。莽卢时期(春秋战国),西南地区已建立洱海为中心跨金沙江南北的古莽国以及包括宜宾、滇东北、黔西北的古卢国。六祖时代(秦汉前后),六祖在滇川黔等地建立了多个并列的部落联盟制国家,诸如罗甸、水西、邛都、夜郎。这时期,嗞咪阿几是一位重要的君主,此时算是继哎哺时代后诺苏又一个文明的巅峰了。孟获南迁(三国时期)受诸葛亮“征夷”政策影响。君王孟获(七擒孟获为虚构,但确实说明当时征战之激烈)带领诺苏人由四川盆地向南退到成都以南的乐山、峨眉山边的峨边地区,未迁部分在雅安、重庆、泸州、宜宾一带定居后大部分汉化,今天这些地区的一些汉族人家仍有诺苏漆器和“??”(诺苏牌位)留存。
晋南北朝时期产生了女诗文大家阿买妮,她所著《诺苏诗文论》对诺苏诗文进行了总结和理论创新。稍晚时期又有著名诺苏史学家奢哲,他在诺苏历史文化记录和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诏(唐宋),与白族共同在大理点苍山一带,建立了南诏王国,这是最广为人知的诺苏政权。此时期,金书抄写者整理者毕阿诗拉则从云南从云南迁入凉山,女儿随师学“毕”,其裔今住美姑,书库文革时期被毁(这是最令人痛心的)。
南归(明朝),诺苏政权开始回缩到水西、建昌、乌蒙地区,在与中原政权斗争中领土不断被压缩,奢崇明和安邦彦的复国战争失败。
土司终结(清朝),乌撒土司亡于清康熙二十六年。此时,诺苏政权仅存水西政权,从穆齐齐的安坤,这时期诺苏政权愈加被削弱,无力于强大的中原政权对抗。但水西政权的存在还是延续着诺苏政治文明,尤其在对诺苏文化的传承中有着重要作用。1644年水西政权被吴三桂率清兵所灭,从此诺苏政权彻底终结,史书无人记,文化断层开始。
古候,曲涅进入凉山地区后,诺苏社会制度彻底从封建土司制向家庭奴隶制倒退,这便是当今许多所谓“一步跨千年”的谬论产生的根源。
这里我想简单讲一讲家庭奴隶制,阶级产生并无血缘贵贱之分。最初主要是因为社会和军事分工导致等级分化。主要有诺合(侦察)--曲诺(防守)--杠加(护卫首领家园)--呷西(后勤物资保障和服侍前三者)四种分工,但在几百年演化中开始产生了阶级并固化,固话变体现在以姓氏血缘区别等级。但奴隶的买卖仅限于汉跟着嘎西。这时期,以家族为主体的地主部落自制火枪互相征战,争夺奴隶和牲畜,与汉商进行针、盐等简单贸易,并对**进行跨区贸易(马帮)。
诺苏是发源于长江上游的古老民族,在巅峰时期曾有数个政权并立,但未能真正统一过,这是今天诺苏人语言、服饰、风俗多种多样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西南山区山高地险,交通不便加剧了这种差异。但诺苏人的灵魂都要送到云南昭通,我们因为表象不同而多彩,因内心一致而团结。
总之,诺苏是一个庞大而悠久的民族,以上便是明证。倘若有人追祖溯源止于几个奴隶主的几把枪、几座毛坯房、几百块银锭。要用这篇文章告诉那些别有用心的人,说“原谅你的肤浅,请把这篇文章详读”。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