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河洛天子会 第十二章 兵马思洛阳(二) (3 / 1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卷 河洛天子会 第十二章 兵马思洛阳(二) (3 / 17)
        因为节日的习俗问题,有关于祭祖的活动,所以成为了华族人非常重视的节日,五湖四海的人们,不管多忙碌,都会尽量回来祭祖。

        不得不承认,节日多,固然是好事,也是一种体现传统文化丰富感,多元化的方式,可惜,不管是社会节奏的快慢,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无法因为节日的存在而感受到一丝一毫的传统气息。

        或许是节日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节奏了,又或许是很多人都已经忘却了,节日的存在,到底是为了什么。

        正如同元宵节吃汤圆,五月端午吃粽子,八月中秋吃月饼一样,或许有些人,并不喜欢吃汤圆,粽子,月饼等传统点心,但是几乎所有人,都会象征性的吃一点,哪怕只是一点点,算是过节了。

        祭祖,也是如此。

        诚然,仁山的确是在父兄的精心呵护下长大的。

        仁天曾经不止一次的说过,因为彼此之间相差了二十岁,几乎是一代人的差异,换而言之,父亲老来得子,原本是一件好事,不过,这种事,对于很多人而言,都是比较难受的,尤其是在兄弟二人,有着非常大的年龄跨度时,最是明显。

        二十岁,正是含苞待放的年纪,那些外面世界的天才,都已经功成名就了,而仁天,则是一个缩在吴城幕僚府中,做个伴读书童,这样的生活,其实已经持续了十年了,也就是说,仁天在幼年时期,便已经做了伴读书童。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杜氏一族的小少爷,被伴读书童,亲手杀死,毫不留情,那时,二人都是而立之年的社会精英,需要一个契机,来让自己功成名就,看似相安无事,实则各怀鬼胎,这就是所谓的而立之年。

        仁天并非是天才,若非一场夜间的兵变,仁氏一族,也绝对不可能完成逆袭,换而言之,他们将会是永远的臣下,忠心不二。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因为仁天的平庸,所以他不得不缩在吴城,他的想法很简单,若是把吴城给自己的弟弟仁山,那么东海之滨,就会被仁山所控制,反之,就算自己不利用东海之滨的地理特征去操练水军,也阻绝了仁山大批操练水军的可能。

        如此,兄弟俩的感情,也在那时,出现了一道隐藏在内心深处的隔阂,因为他们心里面都清楚,兄弟,最是了解对方,从小一起成长,仁天比仁山大了二十岁,与其说是兄长,倒不如说是一个老师,一个引路人。

        这个事,还是要从九州鼎开始说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