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十月的春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1章 十月的春天
        1976年是我们中国人的龙年,在这个刻骨铭心的一年里,我们中国人流了太多的眼泪。因为在这一年里,我们国家接连失去了,三位伟大的共和国缔造者,而且还经历了唐山大地震。

        这年的1月8日,为国家和人民操劳一生,深受全国人民爱戴的周总理,不幸与世长辞。在沉痛悼念敬爱的周总理的日子里,全国人民无不哀恸,纷纷自发举行悼念活动。老百姓悲伤的气氛,同时笼罩着上海这座城市,马路上所有的行人都臂缠黑纱,听说布店里的黑布都被买空了。许多机关、学校、工厂都设立了灵堂,老百姓失声痛哭着,排着长队去吊唁敬爱的周总理。这种悲壮的场面,建国以来是第一次。

        在周总理出殡那天,海福正逢上早班,晚饭后他对父母说:“我要去秦老师家里。”林瑛说:“你明天要上早班,还是别去了。”海福说道:“我去秦老师家里看电视,今晚电视里转播周总理出殡。”海霞听见了说:“我也要去。”银生和林瑛没有再说什么,兄妹俩于是出门去。

        兄妹俩走到马路上时,只见一路上冷冷清清。此时家里有电视机的,大家都围在电视机前,没有电视机的也在收听广播。兄妹俩走进秦岚家里时,秦岚已坐在电视机前,于是一起在她身边坐下。

        电视里正在播放向周总理遗体最后告别的仪式,仪式结束后,灵车缓缓驶上了长安街。只见十里长安街人头攒动,街道两旁站满了向周总理送行的北京市民。寒风凛冽中,人们脸上挂满了泪水,当灵车驶过面前时,一个个捶胸顿足,全都痛哭流涕。海福见了这场面,忍不住流泪满面,秦岚伤心地啜泣了起来,海霞也不停地抹眼泪。

        秦岚在不停地哭泣,兄妹俩都跟着抹眼泪。海福这时想起了,前天收音机里播放讣告时,自己的父亲一边听,一边不停地流泪,最后他终于克制不住,在收音机前哭出了声。望着秦老师悲伤的模样,他心头又感到了强烈的震撼,这几天他头脑里一直在思索,为什么老百姓这么爱戴周总理?

        这个看似十分简单的问题,他思索了一遍又一遍。刚刚踏上社会的他,从中懂得了许多道理,使他深深感受到:周总理的品格和精神,是中国人民的一座丰碑,寄托着所有中国人的理想和追求,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他在这两天的日记里,写下了自己的许多感悟。

        电视转播结束后,秦岚抹着眼泪说:“学校里的老师都说,周总理是少有的伟人,他无儿无女,一生献给了我们的国家,最后连自己的骨灰也不保存。”然后问海福说:“你们工厂里,最近的情况怎么样?”海福说:“车间里的老工人,谈起周总理时都流泪。另外大家还在议论,我们国家今后怎么办?”

        秦岚平时不议论政治,此时也忧心忡忡地说:“周总理逝世了,就像一个大家庭,突然失去了顶梁柱。现在家庭成员开始清醒了,大家不得不思考,今后怎么办?”她接着又说:“现在外面的议论很多,你刚进单位不久,别在人前说这些话。”海福点了点头。

        这一年的灾难接踵而至,德高望重的中国红军之父—我们的朱总司令,在七月初逝世。没过多久传来了唐山大地震的消息,报纸上没有披露地震造成了多大的损失,但是街头巷尾都在议论,传言说地震造成房屋倒塌无数,人员死伤无数。然而在抗震救灾的节骨眼上,报纸舆论还在宣传:“天崩地裂不动摇!”老百姓心里都疑惑,而且非常愤懑,他们究竟是什么用心?

        唐山的抗震救灾还在继续,万万没有想到,我们的伟大领袖***,在9月9日溘然去世。全国人民无比沉痛,治丧期间举国哀悼,各个单位都设立悼念灵堂。海福所在的工厂里,大会场里也设立了悼念灵堂,全厂的工人排着长队,悲痛地去灵堂致哀,许多老工人都泪流满面。

        这一年里,中国人民流了太多的眼泪。这一年里,中国人民哀伤之后都在思考,都在反省这些年来,国家所经历的一切,都自觉地关心起国家的命运。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革命事业,无数先烈抛头颅洒鲜血,使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脱胎成为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人民从此不再受欺压和剥削。可是这些年来,极左派势力不但扰乱了人们的思想,而且严重破坏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使得大家的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如果任凭他们继续胡作非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怎么发展?人民心心向往的,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怎么能实现?

        银生这些天格外关注报纸,每天晚饭后,都要仔细看报纸上的文章。他与大多数人一样,十分关心国家今后的走向,想知道形势会朝什么方向发展?然而报纸上的宣传口径千篇一律:“按既定方针办,继续开展反击右倾翻案风。”银生天天看报,天天眉头锁得紧。这一年的国庆节冷冷清清,银生没有去云仙家里,国栋一家也没有上门来,海荣回家住了二天,第三天就回农场去了。

        海福自从进厂工作以后,他与王家福相处得最好,王家福虽然是药水弄子弟,但是他喜欢结交“上只角”的人。海福平时衣袋里揣一本书,时常在空闲的时候,躲在角落里偷偷看书。王家福受了他的感染,也喜欢上了看书,俩人不仅交换书看,还常在一起谈论文学名著。

        海福这天躲在角落里看书时,王家福来到他跟前,在他耳边神秘兮兮地说:“听说了吗?北京有重大消息。”海福摇头说:“我不知道,到底出什么事了?”王家福激动地说:“那四个人被抓起来了。”海福惊了一下,连忙问:“是哪四个人?”王家福说道:“这个你还不明白?是王、张、江、姚。”海福惊了一下,问道:“你从哪里听来的?”王家福凑在他耳边说:“外面都在传这个消息,知道的人不少。”海福惊骇不已,王家福对他说:“知道就行了,千万不要对别人声张。”

        海福下班回家后,把父亲拉进房里,把从王家福那儿听来的消息,悄悄对他说了。银生听了也惊骇不已,他是天天研究报纸的,想了想说:“怪不得近来报纸上,不见这四个人露面,如果真被抓起来了,那的确是顺乎民意。”接着激动地说道:“这四个都是无法无天的人,要制服他们不容易,**一定是下了大决心。”

        海福问父亲说:“这四个人被抓起来,那意味着什么?”银生回答说,银生显得十分兴奋,对海福说道:“这消息有点可信,但是在没有确认前,不要去外面传,还是小心点为好。”海福点头答应,林瑛这时从门外探进头来,问他俩说:“你们父子俩在叽叽咕咕什么?”银生回答说:“没什么事。”

        父子俩在偷偷议论的当儿,这个消息已经在许多人中传开,人们暗地里奔走相告,互相见面后,头一句话便是:“听说了么?被抓起来了。”不说被抓起来的是谁,只是撮起四根手指头,对方已经会意,爽快地回答道:“听说了,抓得好,这是报应!”这消息在暗地里传了几天后。

        老百姓听到这四个人被抓,大家都喜出望外。各机关、工厂、学校,纷纷上街游行,大家载歌载舞,坚决拥护**的决议。这段日子里,报刊上和人们的口头上,有句经典的话语。

        银生这几日心情非常舒畅,晚上看完报纸后,经常同海福交谈对形势的判断,用不着再躲躲闪闪。海福这天问他说:“为什么中央要向上海派工作组?”银生对他说:“你年纪还轻,有许多事情不懂,上海和其它地方不一样。”海福问道:“为什么呢?”银生点了一支烟,然后说道。银生笑笑说:“你等着瞧吧。”

        受自己父亲的影响,海福在这段日子里,也变得非常关心时势。这日晚饭后,银生沏好一杯茶,拿起了一张报纸,坐在桌前又研究报纸上的文章。海福问他说,银生叹声气说:“积重难返呀,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前两年的整顿工作,究竟是对还是错?老百姓希望有个说法,但是要一下子转过弯来,是非常不容易的。我想随着形势的发展,一定会逐步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

        海福敬佩地望着自己的父亲,这些天来,他越来越觉得父亲很了不起,他非常有社会经验,看事物全面,而且很有见解。父子俩在侃侃而谈时,不料林瑛在一旁吼道:“你俩瞎议论什么?这些与你们有什么关系?”银生严肃地说:“你不懂呢。”林瑛嘟囔道:“你们这对父子,都像有病似的。”,,.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