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海光去乡下办证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6章 海光去乡下办证明
        五·一劳动节过去了,银生夫妻俩这日下班回家,见海光独自坐在桌前发呆,父母进屋后,也不像往常一样招呼。银生觉得奇怪,问他说:“你今天怎么了?”海光抬起头说:“我今天和同学去学校,学校里宣布了我们的分配方案。”银生连忙问:“那么工矿比率有多少?”海光摇了摇头,轻声回答说:“一片红。”银生一下发愣,林瑛连忙问:“什么叫一片红?”海光一跺脚说:“上海一个不留,统统上山下乡,方向是:安徽、贵州、云南、江西、黑龙江。”

        夫妻俩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一屁股坐了下来,孩子们围在他俩身边,都愣着干瞪眼。过了一会,银生对海光说:“你不要灰心,这是国家政策,大家都一样,好在我们已经有准备。”

        银生把父亲叮嘱的话,郑重其事地又对海光说了一遍,把宝生的设想也对他说了。然后问他说:“你认为怎么样?”海光回答说:“让我考虑考虑吧。”海福这时说:“哥哥别犹豫了,我们乡下那么好,你去了乡下后,我每年放了假都到乡下来陪你。另外阿爹说的话,你不能违背的。”林瑛也说道:“只有这么一条路了,我不会同意你去别的地方。”她对银生说:“你快给宝生写信,把这情况告诉他。”银生点头说:“我马上就写。”

        晚饭后,一家人坐在桌子前。海光一声不吭,在呆呆地发愣,银生和林瑛轮番劝他,要他不要有其它想法,打定主意回老家算了。正在这时候,楼上的周老师出现在门口,夫妻俩连忙站起来,把周老师请进屋来。

        周老师进门后问:“海光的分配方案,你们都知道了?”林瑛回答道:“刚听说一片红呢。”林瑛仍不死心,问周老师说:“有没有其它办法,可以留上海?”周老师摇头道:“没有别的办法,除非是特殊情况。”银生忙问:“怎样才算是特殊情况?”周老师说道:“本人有残疾,或者患严重疾病,并且能提供医院证明的。还有父母是残疾人,需要孩子在身边照顾的。”

        林瑛听后嘟哝一句:“那是倒了八辈子霉呢。”周老师叹气说:“这有什么办法?大家的心情都一样。父母把孩子养大,希望他们毕业后有份好的工作,不仅能够自立,还能帮家里挑些担子。老师教育学生,希望自己的学生中,能够出个把人才。”她摇头道:“现在不能谈这些了。”接着问道:“海光准备怎么样?”银生回答道:“正在同他谈呢,打算让他回老家去投亲插队,我乡下父亲已经做了这个打算。”

        周老师对海光说:“苏州可是鱼米之乡,既然有这个条件,那再好不过了。”她对银生说:“你父亲有好些年没来上海了。”银生回答说:“他已七十岁多了,不方便再出门。”周老师点头说:“说起你父亲,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你家老三出生那年,他风尘仆仆赶到上海来抱孙子。这个老人真伟大,我被他深深感动。”

        海福听老周老师说自己的祖父伟大,心里不由感到骄傲,他拉着海光的手说:“你要是不听阿爹的话,他也会来上海,把你抱回乡下去的。”海光拍他一下,忍俊不禁说:“你以为我还在吃奶啊?”海霞在旁听了直笑,银生对海光说:“海福说的有道理,你可要想好了。”

        周老师也被海福逗乐,笑着对林瑛说:“你们家的孩子真懂事。”林瑛叹声气说:“懂事又有什么用?说不定将来一个个都离开身边。”周老师摇头说:“做老师的和家长一样。当自己喜欢的学生,一个个来辞行的时候,我真舍不得他们,总是忍不住掉眼泪。”银生问周老师说:“你今年要退休了吧?”周老师说:“等到送走了69届毕业生,我年底就要退休了。”

        周老师在黄家聊了一会,然后告辞上楼去。海光兄弟三个进屋后,银生坐在林瑛的梳妆台前,动笔给宝生写信。林瑛不放心地问:“你准备对宝生怎么说?”银生回答说:“我让宝生先去了解一下,公社里接收回乡知青的条件和政策,然后叫他快点来信。”林瑛听了说:“这样也好。这事迟缓不得,我家海光是个书呆子,我担心夜长梦多,万一他神经搭错了,这事可不好办。”

        夫妻俩在嘀咕时,听见楼下有人喊,海光听见声音走出来,说道:“我出去一下,同学们找我。”银生连忙说:“让同学们到家里来,这不更好吗?”他不顾海光的反对,走到窗子前朝楼下喊:“同学们上来坐,黄海光在等你们。”

        不一会儿,两个男生和两个女生出现在门口,银生夫妻俩已熟悉他们四个,热情地把他们迎进门。银生很想知道学校目前的动态,等他们坐下后,问他们说:“学校里现在怎样对你们说?”

        那个叫王富佑的同学,垂头丧气回答说:“大家都是一片红,没有什么好说的。”过一会又说:“已经有人开始报名了,现在比较热门的是军垦农场。”林瑛问道:“军垦农场有什么好?”王富佑回答说:“军垦农场是每月拿工资的。”接着说道:“去那儿还要通过政审,要是出身不好的,还批准不了。”银生愣了一下,马上明白过来,军垦农场地处边陲,眼下中苏边境火药味正浓,去那儿要挑选出身好,政治上可靠的,也是理所当然。

        海光和他的同学们,一个个都神情黯然。林瑛不由暗暗揪心,问起四个同学在家里排行老几?是不是已经有哥哥、姐姐去插队落户?一问下来,刘婵娟在家里是老大,下面有个弟弟与海荣同岁。张丽娅上面有个哥哥,是67届毕业生,去年去了云南农场。王富佑在家排行老三,姐姐在厂里工作,哥哥去年去安徽插队落户。罗昌平在家排行老六,上面三个在厂里工作,两个去了农村插队落户。

        银生听完他们的回答,问他们说:“接下来,你们准备怎么样?”罗昌平回答说:“我们也不知道。看来是逃不过插队落户的命运。”接着又说:“我们几个中,最倒霉的是张丽娅。”银生问是怎么回事?张丽娅长一张娃娃脸,看上去很文静,听见罗昌平提到自己,不禁眼圈一红。原来她哥哥是67届毕业生,在毕业分配时候,选择去农村插队落户,希望自己去农村务农,能换来妹妹以后留在上海,谁料遇上今年的分配方案是一片红,她哥哥的一片苦心,付诸了汪洋大海。

        银生听后嗟叹不已,想不出用什么话来安慰这个女同学,连叹几声气后,对这几个同学说:“我不打扰你们了,你们在这慢慢聊。”然后和林瑛进房去。林瑛进房后叹气说:“看着这些孩子,心里直发酸,他们才十七、八岁呢,真是太可怜了。”

        接下来几天,海光变得越来越沉闷了。林瑛在银生面前嘀咕说:“这孩子怎么变得这样?”银生对林瑛说:“孩子到了这个阶段,思想负担肯定重。再说他是重感情的,同学们即将一个个天南地北,他心里肯定难过。”

        夫妻俩为海光忧心,林瑛天天在银生面前嘀咕:“宝生怎么到现在还不回信?真把我急死了。”过了几天,宝生终于回信了。他在信上说,银生来信时,自己正在市里学习。回家后马上去公社了解情况,又去县里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情况询问下来,海光投亲插队完全符合政策,眼下需要学校出具一份,海光属于知青的证明,让海光带证明来乡下,他会相帮海光办理一切手续。

        银生把宝生的信给海光看了,要他按宝生信上所说的,赶快去学校开具证明。海光听从父亲的话,第二天去学校开好了证明,银生于是对他说:“你闷在家里心情也不好,何不明天带了证明到乡下去?让宝生抓紧把这事办了。手续办齐后,你愿意在乡下多住些日子,就多住些日子。反正回来后,只需去区上山下乡办公室,办理注销户口和粮油供应事项。”

        林瑛听了后说:“多住些日子也好,晚点迁户口,还能多些粮票和油票。”海光说道:“我后天去乡下,明天去和同学们道个别,说不定等到我回来,他们都去外地了。”银生和林瑛都同意,海光于是在后天去乡下。

        银生和林瑛暗暗庆幸,家里人为海光安排好了出路,同样是务农,苏州的条件毕竟要好许多,而且还能省去不少负担。云仙和万全也担心海光的去向,夫妻俩特地来询问消息,知道海光正在办理投亲插队,于是都放下心来。云仙对银生说:“评书里常说:‘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海光回到苏州去,总比去外场化好。”

        海光去乡下已有半个多月时间,没有给家里来过一封信。银生这日下班回到家,海霞迎上前说:“哥哥从乡下回来了。”银生连忙走进儿子的房里,见房里只有海荣和海福,于是问:“海光人呢?”海福回答说:“哥哥一到家就出去了。”银生又问:“他什么时候到家的?”海福回答说:“他三点钟到家的。”林瑛不一会也到家里,银生告诉她说:“海光已经回来,一到家就出去了。”林瑛马上问:“他的事情办好了没有?”银生说:“肯定办好了。没办好的话,宝生肯定不会让他回来的。”

        海光在晚饭前回来,进门后向父母招呼一声,然后在饭桌前坐了下来。银生问他是不是去看同学了?他点了点头,又问他乡下的证明材料办齐了没有?他又点点头。林瑛见他这副模样,不由窝一肚子火,大声说道:“问你话呢,怎么不吭声?既然证明材料都办齐了,拿出来让你爸看一下。”

        海光进房去拿证明材料,出屋后交到父亲的手里。银生接过后认真看,见上面清楚写着:“同意知青黄海光回原籍插队落户,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上面盖了生产小队、生产大队、人民公社,还有县知青办的红色大印。银生看过证明后,稍稍定下心来,问海光说:“什么时候去区上山下乡办公室办手续?”海光吞吞吐吐回答说:“过两天去吧。”银生又问:“要不要我陪你一起去?”海光连忙说:“我一个人去就行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