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述第六章:时移势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前述第六章:时移势易
  此时的袁绍脸上红的跟猪肝似的,稍前在何进身旁听着何进的对话后就知道何进又起了恻隐之心!他根本就不在乎以前何进与那些阉党的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屁事,他在乎的是如果这些阉党不杀,他日必成后患!这时候的袁绍急的就差点没抓耳挠腮了,但再怎么气急也不能跟何进翻脸。于是乎,袁绍忍着性子将何进拉致一旁,低声的说道:“大将军万不可留此后患,您若此时除恶务尽,来日陛下若值壮年之际必会再次复用这些阉党来对付我们,而且今日纵虎归山,他们也不会对您的宽宏感恩戴德,只会对您更加忌恨,择机而动啊!”何进听后眼中精光一闪,但片刻之后神情又缓了下来,看着在袁绍府兵们明晃晃的刀刃之前吓得再次跪下的太监们一个个伏在地上瑟瑟发抖,终究还是罢了罢手!对袁绍说道:“本初(指袁绍)过虑了!你我此次共谋大事,为的是为天下除害,为朝廷清浊。如今他们手无寸铁,已无抵抗之力。我们此番行事已算是马到成功了。无需平添杀戮,不管他们生死如何。届时陛下懂事之后只会更加恨我外戚干权,以后陛下还是会另起炉灶对付于我”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袁绍感觉到何进在说道“另起炉灶”四个字的时候似乎瞟了他一眼,心中顿时“咯噔”一下,后背一下子凉了半截,到底还是小瞧了这“何丘八”,他今天能混到今天这个地位也确实不是个省油的灯,但毕竟像袁绍这样的士族们受宦官打压实在是太久了,好不容易得到了今天的局面,若不见一见血以后还怎么压得住这些阉党,难道还等着看你哪一天想起这些“刀子”的时候再借用他们来桶我们一刀吗?不行!这些阉党必须除掉,这是大势!祸患不可留,至少对现在各方势力来说除掉宦官对大家都是有利的。至于何氏外戚以后再慢慢对付,毕竟,对于这些外戚而言你只要做大了那就是永远逃不开皇帝这把刀,既然你何进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那以后我们骡是骡,马是马,在朝堂上再刀刃相见便是,就看以后谁的剑更锋利了!于是,袁绍仍然顶着头皮劝阻何进杀掉这些黄门太监,但何进以“已不足患,遵旨而行”为由拒绝了袁绍的提议,即使袁绍吃了好几鼻子灰后依然再三劝说,何进却仍然不许。

  就这样,何进坚持己见放任宦官们大喜离去,在德阳殿宫门外的广场上,原先警卫在两旁的排排禁卫与袁绍带来的府兵在没有得到自己主上的命令下也只能大眼瞪小眼的看着大片的小黄门与宦官背着行囊一个个顺着复道从宫门鱼贯而出,朝中的大臣们当中,尚书侍郎郑泰看见此情此景后面红耳赤,当场低哼一声后拂袖而去,看样子是打算辞官不干了。而尚书卢植站在一旁也是哀声叹气,索性转过头去遥望斜阳,不知心中是否悲凉!

  事后,袁绍并没有就此善罢甘休,他以何进的名义写信告知各州郡,开始假意何进的意旨行事,命令各地官吏逮捕宦官的家属。而另一边,何进因在除宦的问题上进退不明,又筹谋太久,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何进在逼宫一事上得到了成效后,感觉自己已大事可成,信心大增。招兵进京的诸侯中就属董卓这一路西凉军最快,已经达到了距离洛阳不远的渑池县。如今阉党们被遣致回家已是板上鱼肉,是杀是活全凭他一句话。对他何进来说全无威胁,何太后何苗等又老实本分了许多。这招兵进京的法子倒是不重要了,而且想起之前一些幕僚们的劝诫,对于如何把控这群西凉狼崽子们这一事上只怕对自己来说倒反而是个包袱了。于是何进对于号招外军的计划又萌生了退意。便派遣谏议大夫种邵去劝董卓退军。这个诏令出的好啊,完全就是何进的擦屁纸,谁会嫌自己命长把脖子伸去给董卓砍的。所幸的是何进还算有点眼力,派去接洽的官员种邵倒是个能臣,行事又干练有力!此人一生秉承忠义,为匡扶大汉可以说是抛头颅,洒热血!为人又十分刚正不阿。董卓平生最忌恨的二个人一个是皇甫嵩,一个那就是他种邵--种申甫,起初种邵手持宣诏,以天子名义号令董卓退军并改道去讨伐已经流亡的匈奴单于于夫罗。然而对于干了一辈子鸡鸣狗盗的董卓又岂会甘心退却,自从接到大将军何进号援的书信起,他就知道京都洛阳将有大事发生,想起自己升官发财的机会到了,跃跃欲试的赌徒董卓于是带着自己本应去并州的兵马从河东郡出发日夜驰骋。好不容易到了渑池,这个劳什子朝廷命官又诏令他带着自己的弟兄去打什么四处作乱的匈奴单于,这不明摆着就是他何进要送神吗。但是请神容易送神难,董卓在没捞到足够的好处前是不会息事宁人的。反正来援的几路兵马中就数他的枪杆子最硬,而且自己手下都是一群出生入死的兄弟,怕他作甚!于是董卓抗诏不尊并且上书辩解,同时强行进军又进入了离京城更近的河南尹。不过种邵也不是泛泛之辈,当董卓的军队到了洛阳城外的时候,种邵又带着物资和随从出城杀鸡宰羊用以犒赏董卓的军队并再次劝董卓退军,迷惑董卓的猜疑。果然,董卓发现自己抗诏后不仅京城的守军毫无动静,这位宣诏官还来犒赏他们!觉得洛阳宫省必有变数,但是里面主导局势的到底是张让还是何进、袁绍他们?董卓心里又吃不准,但不管是谁在主持大局,只要里面的朝局稳定了,等待他的必然是“犯上作乱,抗旨不尊”的杀头罪名!于是匪惯了的董卓决定孤注一掷,抱着要干就干一大票的决心,命令手下军士开始用枪尖逼杀种邵,准备起事作乱!但令他没想到的是种邵在明知以身范险的情况下居然能临危不惧,怒斥众军。一边高举皇诏一边怒发冲冠的喊道:“天子诏令在此,尔等欲所为之?莫如敢造反焉?”一番正气凛然的疾呼让这些正准备上前围拢犯上的士兵顿时化作鸟兽散,一个个心虚不已。随后种邵又带上随从上前质问董卓,董卓本就心怀鬼胎,被他这一顿斥责后即面红耳赤又无言以对,最重要的是种邵的叱咤更加让狐疑的董卓心里更加没底,于是只好退而求其次,率军暂退至夕阳亭。就这样,本会提前起兵屠城的人间惨剧被种邵如同赤神震妖鬼一般给压了下去。但是,历史告诉我们这种惨剧也不过是延后了几日而已。

  回过头再说何进这边,因袁绍四处假传何进意旨,要求各官员逮捕宦官们的亲属,被罢致在家的张让、赵忠等知晓后皆是怒不可遏。众常侍暗自聚集,大家都误认为何进是要出尔反尔,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到:“杀人不过头点滴,如今咱们都已被罢官在家想不到他何进如此卑鄙!不知恩图报也就算了,如今还要反悔将我们满门杀尽,如此逼人太甚,那也别怪我们禽困覆车了”。说罢众人并开始密谋如何暗杀何进看样子是打算一起玉石俱焚了。因为张让的儿媳是何太后的妹妹,于是张让便向儿媳妇下跪磕头道:“老臣今时得罪,本来应该与臣的新妇(你的婆婆)都归于颍川故里。但想到我们世受皇恩,现在要远离皇宫,就如同要离开自己的家一样,实在是恋恋难舍。老臣叩请再一次进宫,如能在有生之年能再次看望太后与陛下一面然后再回去,即便是死也无憾了。”这老太监靠的就是讨宠贵过活,不管是讨喜还是博同情,圆滑的待人处事方式对这些太监而言那都是家常便饭,而混到十常侍这般地位的老狐狸们那花里胡哨的功夫都是早已臻至化境。哪个不是一开口就把皇帝太后逗的前俯后仰的,而且再加上公公跪在媳妇面前叩头请愿本就让他媳妇不好受,事情如今都走到了这个地步,哪还有她张家媳妇不答应的道理。于是,张让的儿媳就向她娘家也就是何家老母舞阳君说情,老太婆一个妇道人家,处世不懂。论起恩情来那是头头是道,见自己的亲家都被儿子(指何进)逼到这个份上了,怎会不帮,然后又把张让求愿的事转告了张让儿媳的姐姐何太后,何太后又被自家人添油加醋一番说动了内心,何太后无奈叹息,于是同意又诏命各常侍又再次复进宫省。

  同年八月,何进知晓张让等阉党居然靠着与自家人的裙带关系又再次进宫后震怒不已,便立马进殿长乐宫请求妹妹何太后尽快下诏诛杀常侍以下的太监,并且立马选择宫中的三署郎看守住宦官的住房,控制他们的进出!然而,这番密谈终究还是被张让的耳目偷听到了,张让知情后便带领其他常侍段珪、毕岚等十几个人,偷偷拿着兵器从侧门进入,埋伏在宫中。等到何进从长乐宫出来后,便假传太后旨意又诏何进进殿,于是何进又再进宫殿,刚一坐下。张让等人便相继出现,面露狰狞的上前责问何进:“先帝曾经有段时日与太后不和睦,当年甚至都快把太后给废了,我们哭泣解救,每个人都拿出千万家财作为礼物去和悦先帝,哪怕时至今日,我们都还想着依托你何氏的门户。如今您大将军为一己之私,不计往年恩报还居然要灭杀我们的种族,您不觉得你很过分吗?您说宫中污秽肮脏,那我也问您,那些所谓的公卿士大夫们又有哪一个是忠诚廉洁的呢?”张让说到激动之处,同行的常侍们再也把控不住自己的情绪,还不等何进回话,尚方监渠穆便拔剑斩下何进的头颅于嘉德殿前。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