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叠云星环境概况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 叠云星环境概况 (2 / 2)
        又一杯酒下肚,雁秋好奇地问他:“贝叔,你一个外星人,中国话怎么讲这么地道”?

        酒气上涌,贝勿迫红着腮帮子道:“实话告诉你,我已经活一千年了,学过很多外语,不但会中国话,还会英语,法语等等等等”。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赵旭也想问个问题。贝勿迫放下酒杯:“就你小子问题多,说”。

        “你住从哪个星球来”?

        贝勿迫坐直身子道:“我住在叠云星一个叫几何城的地方”。

        雁秋紧跟着问:“那你为什么要来地球呢”?

        贝勿迫知道他们早晚都要问,也没打算瞒他们,既然大家是朋友,而且日子也不远了,那就干脆把所有事都说清楚:“好吧,既然大家都在,那我就讲讲”。

        故事发生在距离地球约9.6光年的一颗星球上,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叠云星。地球所处的太阳系是个单恒星系统,因为只有太阳是恒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等属于行星,但在宇宙中,像太阳这样的单恒星系统并不占多数,天文观测发现银河系中的大多数恒星系统都属于多恒星系统,比如双子座中的北河二恒星系统,天家早在1678年就发现它是一个物理双星系统,由两颗恒星相互环绕运行,物理学上把两颗质量极其接近,由于万有引力,而相互吸引绕转的星体称为双子星。叠云星所处的星系便是这样的双子星系,因此它有两个太阳。一般行星都绕恒星公转,它却刚好反过来,是恒星围着它转,而且是两颗恒星。这种星系结构在所有已知的恒星星系,包括众多双子星系中都十分罕见,可以说独树一帜。

        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然而这并不违反科学规律。两颗体积质量相当的恒星左右对称地沿着叠云星的赤道面以相同的半径和角速度绕转,它正好处在两颗恒星之间的引力平衡点,被两颗恒星强大的引力锁定,自转角速度和恒星绕它公转的角速度相同,所以两面各有一个太阳永远相伴,而且位置亘古不变。肯定会有人质疑,两颗恒星的引力还不把它撕碎了?但是不会,因为引力是直接作用在每一个原子上的,而不是像我们拉扯东西那样作用在某个点或面。也就是说同一个原子同时受到两个恒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引力,合力为零。如果不能把各个原子撕碎,也就撕不碎这颗星球。很特别吧?没错,这就是我们头顶那片星空,神奇的宇宙。

        两个太阳分别直射在叠云星东西两个半球的中心点,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从中心点的90度往外逐渐减小到0度,最终两颗太阳的光线在0度和180度经线上交汇形成一圈昏暗的寒带。这里的光线与地面平行,所以气温很低,常年积雪,成为一个环绕整个星球的雪环,把整个叠云星一分为二。

        两个半球的中心点是太阳的直射点,温度最高,从雪环处汇聚来的冷空气在这里被加热后急速上升,形成两个上千公里直径的猛烈气旋。热气经高空向气旋外围扩散,又流回雪环,然后再从雪环流向风眼,这就是叠云星的大气循环。

        东半球以海洋为主,西半球以陆地为主。这种特殊的星系结构和地貌特征也孕育出了与之相似的文化和经济模式:一星两制。

        海洋那面水气多,所以气旋是白色的,称为白气旋。水气与雪环附近的冷空气相遇形成永久降水带,经过无数条河流重新汇入大海。降水带与白气旋外围之间的弱风区是一圈宜居带,这里有座城,叫金迷城。

        陆地那面沙土多,所以气旋是橘红色的,称为红气旋。沙土从风眼向周围扩散一段距离后沉降到地面形成沙漠。沙漠与雪环之间也有一圈宜居带,这里也有座城,叫几何城。之所以叫它几何城是因为这里的建筑全是漂亮的几何图案,有的建筑是单独的方形,圆形,三角形,五角形,六角形等等,有的是这些图形的组合,很像地球上那些神秘的麦田圈。“麦田圈”以座为单位,每座都有自己的名字,样子千奇百怪,有的是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有的是充满神密气息的星系图,还有的是绚丽的几何花纹。几何城的道路呈棋盘式布局,成千上万座光怪陆离,形状各异的“麦田圈”星罗棋布地分布在棋格中,每格边长1500米。有几条发源于雪环的河流从城中穿过,流向沙漠深处。几何城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较高,太阳与地面的夹角比较小,光线弱,大概相当于上海9月中旬下午四点时的样子。为了采光,几何城的建筑都不高,最高也就10层楼,以免遮挡后面建筑的光线。

        几何城每座“麦田圈”都被大片农田包围,农田被平均分配给就近的居民,他们可以靠这些土地过自给自足的生活,与世无争。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