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里山水美如画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港里山水美如画 (1 / 2)
        不曾知道福建省罗源县中房镇港里村的前世,却知道她的今生情缘,造物主那双硕大无比而又神奇造化的手,在天地间抚弄出了高山和溪流。

        那山高峻雄壮如男人的臂膀,坦荡又似男人胸怀,一股坚韧不拔的气概。那潺潺的溪水流淌着女人的柔情,如此妩媚和贤慧,拔动了人间的温情。

        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人家,沐浴日月星辰,踏着四季牧歌,编织着五彩而又美丽的生活。

        港里村的高山,港里村的溪水,造就出大大小小的三十六个自然村,他们择良地而居住,分布在溪边或山岭上和树林里,大多数一座或者两座房子占据一个自然村,最大的自然村房子也超不过十座。

        村名虽叫港里,但村部从没扎根过港里一天,而先在离港里五公里远的岗头楼,如今搬到离港里四公里的半山村。这些深居山岭溪边的自然村中算港里比较有名气。

        1735年,李姓从古田县搬迁到这里来定居,在山青水秀的溪边建了一座120个房间的大厝,距今已近三百个风雨岁月。不知道这块**有多大诱人的魅力,使李家人下大决心离开古田县热闹的乡村故土,携妻带儿搬到如此偏僻的深山守望寂寞,长年累月面对四周青山,头顶着蓝天白云,与哗哗的溪水作伴,承受着出行翻山越岭的艰苦,足见李家人意志多么地坚定,希望是那么饱满。

        不过今天站在溪对面排头村,看港里大厝的山形地貌,多像一只下山的乌龟,它已经缓慢地爬到溪边,伸长脖子张开嘴去喝将军潭里清澈的溪水。

        这座大厝的房屋坐北朝南建在右侧的龟身上,构成一幅天然和谐漂亮图画。大厝里雕梁画栋,门楼上的泥塑的人物花鸟经历了两百多年,依旧栩栩如生,八书院九天井构造成浑然一体,演绎精湛的建筑艺术,后书院里小姐和丫头房间,牵扯着人们多少美好的想象。由此可见,李家人当时生活十分的富裕,至今还流传在邻近山村里“嫁女陪金龟”的故事,并非为美丽的传说。2017年,宁德市政协魏福根**深深挂念这座深藏古代建筑艺术的大厝,多次过问大厝保护问题,热心的罗源县林心銮县长也为此特批20万元,修缮保护这座落在深山中的建筑瑰宝。

        红色的歌声也曾唱红了港里村庄,已经被点名载进中国革命斗争史册,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让一代又一代港里人怀念和传承。人们的记忆还是那么清晰,仿佛就在昨天。1934年9月底,刚成立的中共罗源县委驻进王家湖村蔡家油坊办公,年轻的县委领导们饱含着满腔革命的热血,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点燃了罗源县革命斗争熊熊的烈火,如朝霞般绚丽映红了罗源的天空。虽然年轻的县委领导先后牺牲了,但他们英勇壮烈的事迹,港里的山在传诵,港里的溪水在吟唱,山风掠过的山头、树林、田园、村庄,回响着雄壮的英雄赞歌。

        后来,闽东游击队员的足迹,也留在港里的山山岭岭,为中国的革命胜利,港里人出了大力,他们的思想已经溶入红色的理想中,今天王家湖村蔡家油坊已被罗源县政府立为保护的“中共罗源县委旧地址”,又**罗源县委列入“党史教育基地。”

        又到了杜鹃花香在港里山村弥漫时节,经过冬眠湛蓝的溪水开始浑浊起来,活跃的鱼儿不时跳出了水面。溪边垂钓者的鱼杆甩得如马鞭般响亮。从这时候开始,大人们想尽所有捕鱼的办法,发挥了所有的技巧,把溪水里游来游去的精灵,变成了自己餐桌上的美味。吃溪鱼长大的孩子们,重复繁衍父辈的故事,一年又一年地编织起新鲜的生活滋味,生命之源随着溪水在山山岭岭里长流。

        山涧的泉水“叮当”地快乐流来,干涸了一冬的山垅田里水满盈盈。港里的山山水水脱下寒冷的冬装,从冬眠中清醒了过来。布谷鸟把弯弯的脖子伸直,在林间地头边走边不知疲劳地歌唱,为田间艰辛劳作的人们呼唤美好的生活。不知道那鸟与人是否有过天然的约定,犁田人吆喝着牛干活的响亮声音,彼时也在山间里回响。山上山下声音此起彼伏,想不到人与自然构成的和谐图画,在港里山村里却编织得如此协同和美妙。

        一坵坵稻田被牛耕过后,那泥土的芬香就在空中飘荡,已经被霜雪封存了一个冬季的田间地头,有了许多小小的绿色生命,不知名的花儿争春激烈张开花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