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2章桃花源 (1 / 4)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初中课文上的这篇《桃花源记》,李旦至今还印象深刻,不说倒背如流,但也是随时能够背诵出来的。
之所以印象深,倒不是李旦向往那样的世界。而是觉得,陶渊明肯定在吹牛。
这家伙,城里头住久了,明明讨厌市井喧哗,还一个劲的说什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明明是贵族出身,当过县令,做过参军,却天天鼓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
酒喝多了,自然要上头。尤其是这些个诗人,浪漫的要死,牛皮吹得要命。
陶老爷子,也算是古今第一大隐士,田园诗派的开山鼻祖。
李旦读初中那会儿,其实很不喜欢什么田园诗。山里人都穷成这鸟样了,再不往外边跑,一辈子没出息。
直到出了社会,需要自己挣钱了,李旦才缓过神来。
世道艰难,钱难挣,屎难吃,还是回家种田轻松。
只可惜,红尘滚滚,早已回不了头。
至于传说中的桃花源,俗话说的好啊,穷山恶水出刁民。看看自家村子里头的乱象,李旦从来不信有什么民风淳朴的人间仙境。
然而,就在刚刚,小心翼翼地穿过差不多一公里长的狭窄隧道。映入眼帘的豁然开朗,让李旦震惊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