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章 (已捉虫) (3 / 9)
但农村里庄稼的收成就那么多,粮食收上去供应给城市的多了,留给农民自己的可就不就得少了,那他们这些老农民不得饿肚子么!
于是,林森做主用一半地种了红薯,红薯亩产高,有了这五六千斤的红薯,就不怕把人给饿坏了!
其实,从大前年1953年开始,国家就对粮食进行统购统销,到粮站买粮食既要花钱也要花粮票,只不过西阳镇这边实行的晚,从去年年初才开始真正的执行使用粮票的规定。
非农业户口,吃国家的供应粮,实行了定量制。也就是说,城里人每个月的口粮都是定量的,干体力劳动的比坐办公室的定额高,孩子按照年纪从婴儿到大孩也都有定额。
这个量到底是怎么定的,每个地方的规定各不相同。就屏南这边来说,一般的城市居民从出生那天算起,月定量4斤,以后逐年增加1斤;8岁到12岁为12斤;12岁以后增加到24斤,另外每个人还有2斤的平价粮,价钱略高于定量粮价。机关干部每人每月29斤定量,教师、厂矿工人这种要按工种定量。重体力劳动的定量最高,每月有40斤的定量标准。
听起来好像这个标准也不少了,可现在没有零食和代餐,只靠吃粮食,这点定量哪够啊!
你说定额不够吃想要多买?
对不起,有钱没粮票也不行。甚至在某种意义上,粮票比钱更重要。要出远门,得先去粮站把本地粮票换成全国粮票,没有粮票可谓寸步难行。
林安平他们单位从去年开始就已经按月发放粮票了。
像林安平这样的学徒工,算是轻体力劳动,一个月粮食定量30斤,一户发一个粮本,能买多少斤大米白面多少斤杂粮都是规定好的,细粮有限,可以按比例折算成粗粮,反之却不行。
按照这个定量标准自己一个人差不多也能吃个七八分饱,可是大多数工人家里还有老人和孩子,除非一家子都是城市户口,每个人都有定量,要不然呐,想要一家人想要都吃饱是不可能的。因此很多家庭会把大米白面折算多买点玉米面蜀黍面等粗粮来吃。
林安平大小伙子一个,饭量大,光靠这点儿定量粮食虽然吃不饱,但也比其他拖家带口的工友好的多,何况每次回来他老娘都要给他带些红薯玉米面之类的,加在一起也没饿过肚子。
种了冬小麦后村里人开始冬闲,太阳天经常可见南边大桥两边还有场地里麦秸堆旁坐满了人,本地人叫晒暖儿。
男女老少习惯吃过饭后结对找个地儿晒暖儿、唠嗑、捉跳蚤、篦虱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