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壶口壶口 (1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4章 壶口壶口 (1 / 6)
        汾水在艳阳下波光淋漓,渔舟点点。

        韩枫一行离开了晋阳,沿着汾水侧的官道南下,途经古城平遥、霍邑县,四百余里后,来到了古城晋州。

        这里是后世的临汾,古称平阳。临汾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帝王世纪》称:“尧都平阳”,《禹贡》分天下为九州,平阳为古冀州之地。冀州处九州之中央,故称“中国”,“中国”一词由此而来。

        隋开皇三年(583年),置临汾郡,临汾得名沿用至今。唐武德初年(618年)改称为晋州。这里“东临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他们只在晋州城住了一晚,次日转道西去。

        过了吉县后,再三十里就是黄河之魂,壶口瀑布。

        从半山腰处,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宽阔的河面骤然缩窄,变得似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此时是黄河的枯水期,谷底异常开阔,一行人从容的下到沟底。

        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众人一直走到河心,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龙槽向上,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平静涌来,倏然落槽,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前呼后拥,撞向了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突然出现的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令人不由打个寒噤。

        黄河在这里骤然由宽而窄,由高到低跌落。

        一时间令人目眩神迷,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壶口狭窄,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激起了漫天的水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