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9章 砺锋 (3 / 5)
1月9日,晋军北面前营都部署高行周已率部赶赴澶州,1月12日,皇帝石重贵御驾亲征,景延广作为御营使率部大军随行。
大战一触即发!
高冲带着工匠们扑在码头上日夜不辍,修补和重新列装武器装备。太行坊从各种渠道大宗采购来红糖和白磷,将大部份轻油弹改装为**。新的五艘战舰的新式风帆和桨轮驱动装置已经在最后的列装中,一捆捆的涂油弩箭和一箱箱的**被搬上了船舱。
偏箱车全部在最后的养护中,太行坊新生产了不少配件,而且配备了随军工匠,随时予以修补。
韩枫没有制作板甲,只是在胸部提供一块,其余的还是传统的札甲。东亚的战场和欧洲不同,这里最强大的武器是弓弩。板甲有利于防止钝器的击打,而札甲由于有甲片之间的叠合部分,防御箭雨的能力更好。
最关键的是,修补方便。
只是有了水锤,墨甲的制作采用了冷锻工艺,强度和重量大幅度优化,这就是后来西夏铁鹞子的甲胄工艺。西夏的冷锻技术甲于天下,但他们是手工的,不能大量列装,战甲珍贵,只能父子相承,而太行坊可以。
天气寒冷,韩枫遗憾没有棉花。
否则可以制作棉甲,集防护能力和保暖性于一身。在此时,亚洲棉还在西域的高昌回鹘,哪里的白叠子布很是细软,流入中原后十分昂贵。
到了宋朝,棉花开始逐步进入中原,明代朱元璋下令强制推广,棉花才开始在大规模在中国盛行起来。南方的印度棉和木棉的纤维太短,不好纺织,而最好的长绒棉现在还在美洲呢。
有了弹簧,就有了第二代手弩。
弩身中加了精钢的弩仓,可一次装置5枝钢弩。每次上弦后,搬动机括,弩舱中的弩箭会被弹簧顶起,从随机括联动的钢片缝隙间上到弩道,然后钢片会在弹性作用下自动闭合。
这就省下了上弩的时间,只要张上弓弦即可。
别看只节省了上箭的时间,却对马军有着重大的意义。以往的马军如果使用弓弩,只能击发一次。马背上的颠簸不会有再次装填的机会。所以游牧马军都用的是小尺寸复合弓,而中原的弓弩手基本上是步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