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世界文化遗产---长城
长城(TheGreat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其中河北省境内长度2000多千米,陕西省境内长度1838千米。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万多千米。
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从修筑长城的统治民族看,除汉族之外,许多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朝代也修长城,而且比汉族统治的朝代要多。清康熙时期,虽然停止了大规模的长城修筑,但后来也曾在个别地方修筑了长城,可以说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没有停止过修筑。
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
中国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区都有古长城、烽火台的遗迹。
遗产名称:长城TheGreatWall
入选时间:1987年(2002年扩展辽宁九门口长城(水上长城))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
地理位置:N402500.012E1160459.998
遗产编号:438
遗产描述:
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民族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公元前7—8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东起辽宁省丹东市的虎山,西至内陆甘肃省的嘉峪关。1987年,长城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遴选依据标准(I):明长城是一个绝对的杰作,不仅因为这项工程的雄心,还因为它的建设完美。长城是地球上唯一能从月球上看到的人工建筑,它是建筑与景观融合的完美典范。
遴选依据标准(Ii):春秋时期,中国人把自己的建筑模式和空间组织模式强加于北部边疆的防御工程建设中。长城所带来的人口迁移使汉化的传播更加明显。
遴选依据标准(iii):长城是古代中国文明的杰出见证,这一点既可以从保存在甘肃省的西汉时期的夯土工事,也可以从明朝令人赞叹的砖石工程中得到证明。
遴选依据标准(iv):这一复杂的文化遗产是一个杰出和独特的军事建筑组合的例子,它在2000年期间服务于单一的战略目的,但其建筑历史表明了在防御技术和适应变化的政治环境的不断进步。
遴选依据标准(vi):长城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无与伦比的象征意义。它的目的是保护中国免受外来侵略,也是为了保护其文化免受外国野蛮人的习俗之害。由于它的结构隐含着痛苦,它是中国中的重要题材之一。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公元前约220年,秦始皇下令将早期修建的一些分散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长城的修建一直持续到明代(1368至1644年),终于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军事设施。长城在建筑学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