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看就好 (1 / 3)
“据说,霍金的自然科学虽然与牛顿的和爱因斯坦的自然科学大不一样,但霍金认为他的自然科学仍然可以适用于康德的体系,霍金对上帝,对其它东西都不相信,但他相信康德的哲学。”[2]
笔者没有找到霍金对康德的相关评价,不过霍金在其演讲[3]和著作中倒是经常以康德的“纯粹理性的二律背反”引出话题,
如果宇宙的的确确是被创生的,那么为何要再创生之前等待无限久?另一方面,如果宇宙已经存在了无限久,为何将要发生的每一件事不早已发生,使得历史早已完结?特别是,为何宇宙尚未到达热平衡,使得万物都具有相同温度?
康德把这个问题称作“纯粹理性的二律背反”,因为它似乎是一个逻辑矛盾,它没有办法解决,但是它只是在牛顿数学模型的框架里提出矛盾。实践在牛顿模型中是一根无限的线,独立于在宇宙中发生的东西……[4]
在后文我们会看到康德哲学与现代科学观的广泛共鸣,但此处霍金对康德的二律背反问题的阐述是不完整的,当然此处霍金只是借康德之口来引出自己的话题罢了,并没有进一步探讨康德哲学的打算。事实上,康德自己已经回答了这些矛盾,他指出:“上面对四重二律背反的那些证明并不是骗局,而是根本上就有一个预设,即认为诸现象或把诸现象全都包括在自身内的感官世界就是自在之物本身。”[A507B535][5]康德的“四重二律背反”并不是提出了难题,而恰恰是为了解决难题,是为了揭示出旧形而上学所共有的那些导致矛盾的“预设”。
那么,时间与空间到底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呢?康德已经给出了回答——他首先对“分析性的对立”与“辩证对立”作出了区分:“如果有人说,每一个物体都要么有香味,要么有臭味,那么就存在第三种情况,即他根本没有味道(根本不发出气味),这样,这两个相互冲突的命题就可以都是假的。”[A503B531]如果是“有香味”与“没有香味”,这是一对“分析性的对立”,如果某一句被证实为正确(或错误),相应地,另一句必然只能是错误(或正确)的了(当然,康德并没有说对矛盾对立的判断总是可能的);而如果是“有香味”与“有臭味”则是一对“辩证对立”,对于一对“辩证对立”,如果能“证明”两者都是对的,也就相当于证明了两者都是不对的,并且将提示我们在“证明”它们正确时使用的预设一定存在问题。
时空是有限还是无限正是这样一对辩证对立的命题:
因此如果我说:在空间上世界要么是无限的,要么它不是无限的,那么,当前一命题是假的时,它的矛盾对立面“世界不是无限的”就是真的。这一来我就只取消了一个无限的世界,而并没有设定另一个世界即有限的世界。但如果我说的是,世界要么是无限的,要么是有限的,那么这两者就都有可能是假的。……,就是说,如果世界根本就不是作为自在之物本身,因而在其量上也既不应当是作为无限的也不应当是作为有限的被给予出来的话。[A504B532]
康德由此揭示和论证了“现象决不是自在的实存之物本身[A505B533]”对于现象中各部分的“总量”我们既不能说它是有限的也不能说它是无限的,因为诸现象只能以构成一个前后相继的回溯序列中在表象中实存,而这种回溯“永远不是绝对完整的、既不是作为有限的、也不是作为无限的”[A505B533]而给予出来的。在这里,康德并不是想讨论“时空究竟是有限还是无限”这一问题,而是要论证他关于人类认知的局限性这一更根本的问题的意见,即强调“现象”与“物自体”的区别。
现代宇宙学认为,时空“有限而无界”,也可以理解为宇宙“既不能说是有限的、也不能说是无限的”。那么,这一现代科学的新理论是不是对康德所提出的时空既非有限又非无限的观点的“证实”呢?看起来确实不错,这就是笔者要表述的“康德哲学与现代物理学的共鸣”吗?——完全不是!前文已经说过,康德所要讨论的并不是“时空究竟是有限还是无限”这一话题,他讨论的是人类如何认识自然,即“我能知道什么”这一个关于科学根本态度的问题!
许多人认为,康德的自然科学观点要么是带着时代局限的错误意见;要么是超越时代的洞见,但既然已被现代科学所“印证”,就没什么新鲜的意义了,用现代科学的“证据”直接表述那些观点当然更有说服力。比如邓晓芒先生就认为“在现代的眼光看来,康德根据自己的形而上学对牛顿体系所作的解释已很少有什么新鲜之处。这一方面是因为有些观点已被现代物理学所证实(如空间的相对性,质量和运动的关系等),并得到了更科学的解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康德的观点总的说来还带有哪个时代特有的形而上学气息。”[6]然而笔者已经指出,康德哲学讨论的重点并不是那些具体的“科学认识”,而是“科学认识”本身的方式和限度,在这方面,现代人并会不比康德高明!
现代物理学的怪才,理查德·;费曼曾提醒那些想了解“物理定律的本性”的人们注意:“更新进的东西,也许不一定是更现代的。现代科学是精确地按照引力定律发现的统一传统建立起来的。”[7]费曼选择了牛顿的引力定律为“案例”,而不是选择更新近的、更“时髦”的电磁学、相对论或者量子力学的定律来揭示“物理定律的本性”,这是因为虽然牛顿到麦克斯韦、爱因斯坦、海森堡、霍金的科学理论经历了许多次翻天覆地的“剧变”,但费曼要讲述的却是物理定律的“本性”,这恰恰是要去把握科学认知变革背后那些不变的东西,而那些根本的东西,自从牛顿建立起近代物理学的成熟体系以来,并没有发生任何质的变化。费曼用心良苦地告诫我们,想要理解科学的本性,切不可“赶时髦”、不能好高骛远!
同样是这个告诫,在著名的《费曼物理学讲义》中,通过对“相对论哲学家”的讥讽被表达:
当这种观念批露于世时,在哲学家中引起了很大的骚动,特别是那些“鸡尾酒会哲学家”,他们说:“噢,这很简单,爱因斯坦的理论表明,一切都是相对的!”……“事物有赖于人们的参照系”这个事实就被设想为曾给与现代观念以深刻的影响,人们很可能对此感到不解,因为归根结底,事物依赖于一个人所持的观点这件事是如此简单,为了要发现它,肯定不会有必要到物理学的相对论中去找麻烦,任何一个在街上散布的人肯定都明白,他所看到的一切取决于它的参照系,因为当一个过路人走进他时,他首先看到的是哪个的前面,而后再看到其后面;在据说是源于相对论的大多数哲学中,没有比“一个人从前面看与从后面看不同”这种说法更深刻的了,几位盲人把大象描写成几种不同的样子,这个古老的故事或许是哲学家对相对论所抱有的观点的另一个例子。[8]
在这里费曼对那些过于肤浅地理解相对论的哲学家语带嘲讽,我们不要在细节上与费曼咬文嚼字,费曼的讽刺是有一针见血的——如果仅仅是为了打破独断论,根本不需要等待爱因斯坦的出现!事实上,这项任务在康德那里早已被更出色地完成了。
下面,我们先看看康德关于时空相对性问题的深刻见解:
在一切经验中都必须有某物被感觉到,这就是感性直观的现实,所以空间(在其中我们应当用经验去把握运动)也必须被描述为可感觉到的,即必须用可以被感觉到的东西来描述;这个空间作为经验的一切对象的总括,并且本身作为一个经验客体,就叫做经验性的空间。但这个空间作为物质性的东西是自身运动的。然而,一个运动的空间,如果其运动要能被知觉到,又要以它在其中运动的另一个扩大的物质性空间为前提,那么这个物质性空间同样也要再以另一个为前提,由此类推,直至无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