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尚书理事 (3 / 3)
“那是被巴王从巴郡赶过来的巴人,他杨定自己祖上也是氐人,如今习惯了汉家风俗,尽也开始弹压巴人了。”秦爽冷笑道:“他把巴人赶到楚地,楚王不收,又赶到京兆、河南、颍川等地。我们还能怎么办,再接着赶?不如就按祖制,两三代后皆为汉民。”
尽管先天子李泰分封的巴王杨定在益州已经称帝,毕竟是自己封的王,先天子还在世,估计他的颜面,朝内仍将这些称作“王”。因此今日公孙恪在殿前的那句“周帝”才使得秦爽如此的不爽。
荀兆吹了吹茶杯里的泡沫,在口中嘬了一口,再次看了眼手中京兆尹孙霍的奏章:“长安重建以来,历经三十载,上林苑内也都分好了民屯,早已没有多的土地来安置屯田了。不如…”荀兆看了眼在一旁闭目养神的苻双,深吐一口气,接着说道:“不如将其迁至黎城安置屯田。不知苻公以为如何?”
苻双眯着右眼扫了荀兆一下,并不言语。用手悄悄桌案,示意让荀兆给他的茶杯里添水。荀兆身为晚辈,自然是无不从命。
添好茶水后,荀兆补充说道:“黎城作为国朝都城,怎么也寒掺了些。有这些巴郡流民,正好充实。”
黎城,为季汉孝康宗(公元277-289年在位)所建。黎桥,意在沟通南北,一座大桥横跨黄河,连接河内河南。起初只是作为商贸中转,而后发展成了黄河两岸的大城。主体在河内郡境内,也就是黄河北岸。汉秦文帝李民(公元367-375年在位)时期,在黎桥南岸的市集外又修筑了城墙,有意将南岸变成附属黎城的军事堡垒·南大门,故而由黎桥连接的南岸飞地又被称作“军堡”。
“民屯在北,军屯在南。今日公孙恪在殿上所言,分明就是轻视我等兵马不足。我看不如就把流民迁至南岸,充作军屯。”司隶校尉王镇恶摩拳擦掌,他看到这个机会,就想着可以补充兵力了。
至于为什么司隶校尉不在司隶驻守,而在河内郡的黎城。首先平尚书事的名头让他可以入台参政,其次司隶境内几经战乱,汉唐太祖李显收复司隶之后,各地百姓皆被迁至司隶屯田复兴,不设驻军,当地辅兵调度皆在京兆尹手中。司隶校尉这个职位就是一个空头支票而已。
“善”转眼间苻双又把茶水喝完了。苻双睁开眼,看了看尚书仆射王休。自从先帝高祖秦翼裁军之后,王镇恶五年没有领兵了。苻双也明白王镇恶心里痒痒,朝廷也确实该备战了。决定在这个时候给王氏做个顺水人情,当即同意了迁流民充当军屯的提议。
王休、王镇恶,太原王氏。当年王允诛董卓后一时之间成了权臣,可惜翻车过后太原王氏就此衰落,加之成祖刘协打击世家土豪,作为王氏在朝中的代表,王凌更是如同走钢丝一般如临深渊。而今王氏复起,王氏父子两人皆入尚书台。可以说世家之中,能在朝中由此地位的也就只有弘农杨氏了。
自然,经过成祖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过后,如今的世家大族,早已不再是曾经的世家大族了。正所谓成祖定下的那句“祖宗之法百年不可变”,成祖改革的太学、策试、秘书监等制度完好的保留了下来。如今的学习资料早已不再是世家大族的专属了。现在所谓的世家大族……也就是人多了些而已。
商议既定,众人便让侍中·平尚书事郭军去向小皇帝进行日常汇报。
众人心里都是兴奋的,都期望着小皇帝能够早日亲政,拥有成祖五书的小皇帝,势必能展现出大汉正统天子才有的才识。
{完}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