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北方有佳人 第二章 十七受命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卷 北方有佳人 第二章 十七受命 (2 / 2)
        而回廊转角,伴侍华紫琴远远伫立。朝夕相处十七年,她深深了解这个和她既是主仆,又形同姐弟,甚至将会是丈夫与妾室的男人。他素来不喜言笑,只爱读书,他长相并不出众,浓眉大眼、脸庞清瘦是他外貌上最大的特点。十七岁的他,性格几乎完全继承了厉皇妃的性格,稚气未脱的脸上常常却流露出一种老成与忧郁。他在人前总是极少展露自己的想法,却又是个自尊心极强、容易被一点点在意的事情搞得心神不宁的人。紫琴明白他心里的苦,明白他心中所有的矛盾和困境,然而她能做的也只有默默地陪伴与付出。

        此刻,佣人游大娘因亲姐去世,告假回老家去了,紫琴已经亲自备好了早饭。但她知道无论是练剑还是读书,宁衷总是随性而起,兴尽而止,从不准人打扰。担心饭菜凉了,紫琴将早饭蒸在锅里,远远地坐在回廊转角,静静地等着这个自己要用一生去侍奉的男人。

        宁衷并没有留意倒回廊转角的紫琴,他的脑中不停循环着那些熟悉的面孔:只能远远看却少有机会接近的父皇,整日哀声叹气怨天尤人的母妃,不苟言笑严格苛刻的舅舅。是啊,这些都是他最亲的人,可为何这些人和自己又显得有些疏远呢?

        到底天地生我作何用?宁衷无数次问过自己这个问题。论身份,自己贵为皇子,可那又怎么样呢?父皇所有的心思都在太子和柳贵妃身上,何曾真正花过一点点心思来看顾母妃和自己?自己年已十七,父皇却从未想过自己的婚事。母妃虽百般张罗,终究无能为力:将女儿嫁给一个不得宠的皇子,不光得不到一丝实际的裨益,甚至还将卷进皇家的是非,诸家王侯谁也不愿意走上这一步。至于挂名出征甚至只是在禁军锻炼,自己被延误的这五年,又该怪谁?怪父皇偏心太子,对其他兄弟视而不见?怪礼部故意刁难,不光不提醒父皇,甚至在机会到来时总是推荐比自己小的皇子?怪舅舅太过刚正严苛,使厉氏树敌无数?还是怪自己两年前那场莫名的病以及玄鉴司“远离禁宫”的神卜卦解?

        而就连这“禹乡侯府”,在此刻也显得如此滑稽可笑——自己一个皇子在这宫外一住就是三年,可有人想到要为自己在朝堂上争取一席之地,策论江山、指点天下?

        宁衷越想越觉得心中升起了一种巨大的不平,剑亦在手下失去了章法,越舞越快、越舞越乱;时间则完全被忽略:他在晨曦之中起舞,此刻已经巳时一刻。

        “圣旨到!十三皇子宁衷接旨。”宁衷听到传旨太监洪亮的声音,才突然醒悟,自己已经误了时辰。没吃早饭倒罢了,只是这一身大汗淋漓,多少对来人有些不尊重。但此刻再进屋梳洗,已是来不及了,只得硬着头皮,在院内接旨了。

        传旨太监跨过门槛后只走了两步,便在台阶上立定了,展开圣旨,诵读道:“应天顺时,受兹明命:朕承先帝遗志,奋祖宗余威,安平社稷,天下大定。近日北胡作乱,屡寇边关,明立侯虽归附大佥,然兵少将寡,不足北据。今值越廓内乱,正当执策长驱,灭匪寇于域外,安民生于海内。特命十三皇子宁衷为征北大将军,亲统十万大军靖乱。晏国司副提政史董玉,老成持重,治军有方,着为征北军副将军。夸国司兵部侍郎陈辉战功卓著,名扬四海,着为征北军参军事。下月初三日北行,朕将于拜将台为众军饯行。大佥成武二十八年七月,钦此。”

        “儿臣接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宁衷接过圣旨,本欲请传旨太监入内喝茶,但传旨太监早知这个皇子一穷二白,这一趟捞不着任何好处,便连坐也懒得坐,只道还要复旨便走了。

        传旨太监离开后,宁衷回到书房坐下,按理本该将圣旨收起来,他却不自觉地又打开看了看,清瘦的脸上漏出一丝苦笑。宁衷无语,这份迟到了五年的圣旨,在他看来,只是皇子必须完成的一项功课,对他早被划定的人生,又能起到几分作用?

        事实上,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命运,已经从这一刻被改写。生命中那些偶然的机遇,带来的是翻天覆地的改变,有时有意,有时无心,只有时过境迁,当事人再去回味那一刻时,才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然而,此刻的宁衷却十分明了,若没有三年前,亦即成武二十五年冬天,发生的那一系列深深改变大佥历史的变故,大概他今生也不会有挂名出征的机会吧。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