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九章 出征北伐 (1 / 2)
北魏末年,社会各类矛盾日益尖锐,在各地直接引发一起又一起的动乱事件,天下大乱,烽烟此起彼落,民不聊生!
在北魏都城洛阳,宫廷政变也频频发生,皇室上层的不安定因素,更使得原本强盛一时的北魏帝国渐渐走向没落。面对如此大好局势,南朝梁武帝心中窃喜,当然不会放过这样好的机会,雄心再起,意图借此机会进军中原,以效秦始皇嬴政,一统天下成就千秋霸业,载入史册为后人传颂!
公元525年,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起兵称帝,立膝下诸子为王,建国元号为天启。北魏皇室怎能容得元法僧肆意妄为,派兵前攻,元法僧战而不利,只得投向梁武帝以求援助一己之安。
梁武帝萧衍本就已蠢蠢欲动,见到机会来临,自然不会轻易放过!闻降之后立即派遣宣城太守元略任大都城,携同武威将军陈庆之和胡龙牙等率军接应了元法僧,元略虽然遇袭北魏元鉴军惨败,战事却呈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之势,势弱的元法僧反袭战胜元略军后沾沾自喜,放松戒备的元鉴军,结果大胜!
得悉胜果,梁武帝欢喜无比,授元法僧为司马,并赐封始安郡公,接着又派信武将军裴邃、西昌候萧渊藻,豫章王萧综等人相继出征,自信能凭此一举规复中原,平定天下,创下不朽伟业!
信武将军裴邃是南北二朝赫赫有名的良将,原是南朝人,后因裴叔业降北魏,率众随之迁往北魏,以其文才武略,深得当时宣武帝器重,任命为司徒属、中书郎及魏郡太守。梁武帝萧衍推翻南齐创建南梁之后,裴邃弃魏重返南朝,率领南朝大军征战天下,立下战功无数,镇守南朝疆域,北魏望而却步,不得其入,才使得梁武帝萧衍刚刚新建的南朝梁国得以休生养息并壮大,与北魏各霸一方。
普通525年正月,信武将军裴邃得梁武帝萧衍重倚,率领大军开始北伐,一路上势如破竹,无可匹敌,数日之间接连攻克新蔡、郑城、进至汝水颖水之间,直逼洛阳城!北魏统帅河间王元琛深悉裴邃厉害,屯军一侧不敢妄进,后魏主元恪派人前往催军,元琛不得已才率军前往寿阳,抵御裴邃大军侵袭以卫洛阳安全!
寿阳城大军成功阻止裴邃大军,初始与裴邃互有胜负,正相持之际,裴邃使计引出五万魏军,佯装不敌败走,引得五万魏军欣喜狂追,忽然一声炮响后,裴邃所率梁军伏兵四起,元琛虽拼尽全力抵抗,苦战一番后侥幸脱险,五万大军却已折损大半,从此紧闭城门固守,不敢再与裴邃一战!
胜利战报传遍朝野,南朝举国欢庆,梁武帝萧衍马上调兵遣将,派豫章王萧综率军前往徐州,并重新任命武威将军陈庆之为宣猛将军,文德主帅,率兵护送豫章王萧综进入兵家必争之地徐州驻守,伺机从另一侧进攻中原,与裴邃大军遥相呼应。
同样是上前线打仗,在满朝文武百官眼中看来,陈庆之又捞到了一桩美差,绝对是名利双收!
徐州城早已归降南朝,梁武帝派遣陈庆之护送豫章王萧综,那只是一种官面堂皇的说法,其实只是陈庆之曾经走过一趟徐州,路途熟悉,给豫章王带个路而已。
如此小事一桩,陈庆之却凭空获得了宣猛将军封号再外加文德主帅的统领兵权,堂而皇之走上权力舞台的前沿。
诏令一下,陈庆之率领二千经过训练已小有成就的将士即时出征,护送豫章王萧综第二次经过御道,在建康城万民夹道欢送之下,雄赳赳气昂昂踏上征途。
时光如梭,一切恍然如梦。
陈庆之骑乘在马背上,望着御道二侧欢呼着的人群,回想数月之前的第一次出征,此情此景,是那样的熟悉,二次截然不同的出征,一样的情形却拥有本质上的天差地别。第一次,自己只是一个随从的充数将军,手下只得一个陈霸先可供差遣;第二次,却是货真价实统帅,拥有二千真正属于自己统领指挥的将士!
不知道陈霸先此时在何处?当日一怒之下拂袖离去之后,陈霸先就如人间蒸发,音讯全无,建康城内找不到陈霸先的半点踪影,也许是离开了建康城!
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