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藏银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0章 藏银 (1 / 3)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加在百姓的头上,简单点说,这个朝廷对百姓好,那么百姓对朝廷的归属感就强,反之,百姓就越憎恨!

        历史上不少朝代都被取而代之,而亡社稷的很多原因就在于农民起义,比如秦之大泽乡起义,汉之黄巾,唐之黄巢,元之红巾,明之李自成,清之太平天国。

        这些起义虽然没有直接推翻一个王朝,但无疑让一代王朝极速衰弱,从而在不久之后彻底沦为历史。

        宋代也有农民起义,而且次数不少,要是全部加起来算,每年摊上一次都不止,然而在历史上能留下名声的似乎也只有一次北宋的方腊起义,而且方腊起义之所以出名还要归功于后世的那本《水浒传》。

        也就是说两宋从来没有爆发过真正能威胁到皇朝的大起义,这说明什么?

        说明民心向背,对于大宋百姓而言,他们无疑是幸福的,因为商税的发达,大宋没有什么苛捐杂税强加到百姓的头上,他们的生活相对富足,自然不会去把脑袋别在腰带上去抗争。

        而大明呢?土地兼并严重到了发指的地步,无数百姓破家灭门,没了活路最终只能被逼反,那些勉强在挣扎的百姓还要面对数之不尽的苛捐杂税,最为有名的就是三饷……

        ****,民不得不反,朝廷不给活路,那还要这朝廷做什么?

        于是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涌现,朝廷的军队四处灭火,最后却无奈的发现火越烧越旺……

        而这个时候,建州女真已然彻底崛起,就等着入关以后在虚弱的大明朝身上撕下一块血肉来,最后却因为北京城的富庶,赖着不肯走了……

        至于后面的反清复明,说的冠冕堂皇,实际上也就是扯上一块虎皮,为自己披上大义的名份罢了,真要灭了清朝取而代之的雄主,会继续沿用大明这个国号才叫有鬼……

        大宋的纳捐实际上是征捐,也就是朝廷让地方官员向富户豪绅请捐,本着自愿的原则的征捐。

        这也是屁话,说白了就没正二八斤自愿的,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这可不是说笑,你要要钱不要命,官府有的是办法让你有钱没得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