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丝路见闻
终于到了传说中的敦煌。在我印象中,敦煌是和楼兰一样神秘美好的存在,藏着华夏文明源头的密码,欲说还休,沉静寡言。它们安居黄河最西端,任凭历史的风沙吹过,静静享受着时光的摩挲。
敦煌的建筑有浓浓的西域风情,整个色调呈沙黄色,敦实稳健的城楼,和远处的鸣沙山交相辉映,颇有大漠的苍凉感。城市绿化很好,只不过气候有点干,待的时间长会缺水。
如果说见到一望无际的大海能让人心胸开阔,那么见到一望无垠的沙漠同样会让人豁然开朗。光滑的鸣沙山有着柔顺的弧度,在太阳的照耀下呈现出一点都不扎眼的黄色。和陆地接壤的沙漠是温顺的,没有太大的风沙,像大地母亲一样接纳着从各地赶来看望她的渺小的游客们,任由他们玩耍。山脊尖锐整齐,迎风坡平缓,背风坡略微陡峭。整个沙漠像一条丝滑的绸缎一般舞出优美低调的舞姿,一直延续到天边。
坐在沙漠之舟宽厚的脊背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真正的沙漠上,有点颠簸,却也感慨于古人的智慧,能发现各种适合的动物来帮助自己。驼队上的人都忙于拍照,我闭上眼睛,感受着这一切。“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同样的暖阳,同样的沙石,同样的驼队,经历过同样的风沙,走出同样的驼印,感受着转瞬即逝间时空的交错。也许这只骆驼的祖先也曾经在这样一个晴日驮着一个对前路充满好奇的人走过漫漫长途,慢慢走进历史的烟雾中,消失不见。
不知道为什么,我第一次见到沙漠就有一种莫名的崇拜和亲切。尽管我并不敢挑战沙漠腹地,去探寻未知的奥秘,但坐在起起伏伏的驼背上,游走于高高低低的沙山之间,仿佛融入了一段历史。我看到了张骞带领兄弟们守护丝路,看到了霍去病一骑绝尘杀破匈奴,看到了昭君出塞眼含热泪,看到了王维诗里的金戈铁马孤烟大漠。一段段一幕幕游走在历史剧目里,惊心动魄,感人肺腑。在这无人问津的边塞,曾经有过多少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它们感天动地,无怨无悔,似乎已经掉入了历史的尘埃,却被沙漠永远记忆。
鸣沙山的西北角是如明珠般宝贵的月牙泉。尽管所有人都听说过月牙泉,但每一个亲眼见到它的人还是会震惊于它的神奇。在四周都是沙漠的环境中,倔强地撑开了一处清冽,万粒风尘过,片沙不沾身。像一个神话般静静地躲在山间,独自欣赏自己的美,骄傲且温柔。
放眼望去,庞大的鸣沙山上是如蝼蚁般的人,他们排成一队缓慢地往山上爬。山顶上早已有一些胜利者们或站或躺,等待着落日的降临。东部早已进入暗夜,丝路的落日才徐徐落下,留下淡淡的余晖向人们告别。宝石蓝的夜空中残留着一缕明黄,像是远方的古人在向我们招手,向我们诉说那些说不完的传说。等夜空完全暗下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月亮出现在山顶的云中,时明时暗,忽隐忽现。月牙泉旁的仿唐阁楼点上了灯,灯光淅淅沥沥落在泉中,恍惚间仿佛身处汉唐盛世。摇曳的宫灯由远而近,一曲《汉宫秋月》流入耳中,眼前出现飞天跳着《霓裳羽衣舞》的曼妙身姿。我彻底醉倒在这一片辉煌的宁静中。
夜已深,游客们陆陆续续离开鸣沙山。看着夜空下变成深黑色的山一点点变换着形状,看着灯火通明的月牙泉渐渐隐去身姿,我恋恋不舍地回头,向这一处尘封着的历史致敬。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