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回都长安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九章 回都长安 (1 / 3)
        七月初九柴桑吴军大营

        孙权看完奏报,将之交给了上大将军陆逊和大将军诸葛瑾,陆逊二人看完后,脸色有些不太好看。

        孙权对陆逊问道:“如今西蜀和魏国停战,我大吴一国应对,压力太大了!”

        诸葛瑾有些不太满意,“陛下,应当立刻派出使臣,向蜀国表达我大吴的不满,身为盟友,怎么能够单独和魏国媾和呢!”

        孙权点了点头,看着一旁的诸葛瑾:“大将军,朕决定派你去出使蜀国,你是我大吴的大将军,能够向蜀国清楚的表明我们的态度。”

        诸葛瑾点了点头,“陛下,臣明日就出发吗?”

        孙权犹豫了,想了许久,才回复:“明日就出发吧!。”

        而一旁的禁军卫士听完了孙权等人的谈话,直接看向了外面。

        当天晚上,绣衣卫柴桑指挥同知陈文向豫章郡绣衣卫指挥佥事吴安汇报,吴安又向扬州绣衣卫指挥使李峰汇报,李峰将情况紧急汇报给了绣衣卫左都督邓炳,邓炳接到消息后连忙入宫向刘永汇报。

        七月十四成都华阙

        如今的成都异常繁忙,少府、太仆、光禄勋等衙署和成都大部分的衙署都已经向长安出发,成都禁军中的羽林骑、左右屯卫护卫着他们出发,而刘永和中书府、门下省、尚书台、则最后出发。

        当邓炳将情况汇报给了刘永,刘永正和尚书仆射董允等人讨论科考制度的建立,听完邓炳的汇报,示意董允等人退下。

        刘永对于蜀汉的这些大臣的能力这几年是了解的非常清楚的。像诸葛亮、李严、杨洪、蒋琬、费祎还有即将回到蜀汉的黄权,都是属于能够独当一面的宰相之才,就算是放到后世的明朝,也是内阁首辅的人才,而董允、郭攸之和陈震这些人就不一样了,他们是执行型人才,并不能够适用于内阁首辅一样的职位,但刘永把他们提到宰相的官职上,只不过是为了制衡诸葛亮的权力而已,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自己的皇权。

        倒不是说不相信诸葛亮,但是作为一个皇帝,谁都不会允许自己的权利被削弱。

        刘永随即下令,将成都太仓之中剩下的粮食大部分暂时转运到临翼郡和汶山郡的军仓之中,只留下一小部分,用以迷惑诸葛瑾。

        ————————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