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4 稷下岛来客
1.4稷下岛来客
林老师夷然不惧,哈哈大笑:“文字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无论是魏国文字还是稷下岛文字,追本溯源都是字圣仓颉所传,乃是同根同源,即使各自发展百年,也必然殊途同归,这有什么奇怪?中原地大物博,物产丰饶,字体必定趋于繁复;而稷下岛方圆不过几百里,出产贫瘠,笔墨缺少,字体理应趋于简洁。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吗?”
我偷偷观察曹髦的表情,他似乎很愿意相信我们,只是碍于贾充可恶,一直不依不饶,令曹髦也颇感为难,此时钟会的意见就非常关键。想到这里,我刚要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
“文字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不错,不错。”曹髦品味着这两句话,不出意外的转头咨询钟会的意见:“士季,不知你意下如何?”
钟会已经沉吟了半晌,仿佛有些拿不定主意,见皇帝发问,不能不答:“这位先生所言有些道理,只看这几个字,的确有些古怪,倒也可说是自成一派。不过这两行字都是你自己出的题目,难保不是事先练好,有备而来。不如我重新出个题目,如果你们还能写出这样的文字,那么我和公闾先生自然也就信了。”
贾充眼睛一亮,脱口而出:“不错!原来如此,定是你们早有准备,装神弄鬼,妄图欺瞒陛下!”
曹髦看了看向贾充,神情有些不悦,却也不愿开口斥责,只好点头道:“士季说得不错,那就请你出题让他们再写一次。”
事到如今,我也从容了不少,既来之则安之,他让写就写吧,反正简体字至少两千个,慢慢来吧。
钟会洒然一笑,道:“这一题就简单一些,我姓钟名会,就请你们写一写我的名字吧。”
这两个字正好简繁差别很大(鍾會),我心中大喜,脸上却一副云淡风轻的表情,我不敢转头去看林老师和夏师姐,但估计他们也和我的心情一样。
我们轻松完成任务,站在一边,请曹髦和钟会、贾充观看。不出意外,曹髦摇头赞叹道:“果然是自成一派,这两个字和今文大不相同,却又有种一脉相承的熟悉之感。而且他们三人写出来也一模一样,笔画毫无艰涩停滞,定然是写得习惯了。他们的来历朕相信了。”
曹髦定了调子,钟会自然没有异议,贾充虽然心有不甘,却也不好在此事上强行顶撞,只能狠狠的瞪了林老师一眼,暂时偃旗息鼓。
认可了我们的身份,曹髦也显得放松了不少,又恢复了兴致,为我们正是介绍身边的两位臣属:“这位是贾充贾公闾,这位是钟会钟士季,都是大魏开国功勋之后。公闾先生和士季先生也是担心我被坏人蛊惑,所以才反复相试,请勿见怪。不知道你们三位怎么称呼?”
林老师又深施一礼,面露感激的道:“陛下明察秋毫,鄙人不胜感激。鄙人姓林名和,字不同。这两人都是我的小徒。”他一指夏师姐:“这位小徒姓夏名真,字无梦。”又一指我:“这位姓庄名菽,字麦狄。”林老师留了个心眼,没敢在这说我是庄子后裔,生怕节外生枝。
“原来是林先生。”曹髦点头笑道:“你们不辞辛苦来到洛阳求学,其志可嘉,朕很是佩服。只是稷下岛情形着实特殊,前所未有,倒叫朕有些为难。朕是应该将你们视为大魏的子民呢,还是当成外邦的客人呢?”
这中间的差别很大,我们自然早有准备,林老师不慌不忙的道:“稷下岛的先人是为了躲避战乱才避居海外,虽然历经几百年,却从未忘记自己是华夏苗裔,也从没有在海外建邦立国的打算,而是寄望有朝一日能够返回故土。然而,海上天候最是难测,一不小心就是船毁人亡,生死两隔。况且,岛上经过多年繁衍,人口将近五千,老幼妇孺众多,实在难以跨海航行,所以也只好孤悬海外,望洋兴叹!我们三人此次前来,一来是为了求学取经,二来也是了解中原的景况,以便回到稷下岛之后向岛上诸位长老禀告,却没想到有幸见到了陛下。鄙人当然愿意愿意回归中原,成为陛下的子民,但稷下岛将来如何自处,还得由岛上诸位长老定夺。”这番说词进可攻退可守,给自己留下了充足的余地。
曹髦目露惆怅之色,摇头道:“大海茫茫,来往不易,中土战乱不断,征伐不休,只怕还不如海外孤岛。稷下岛既然已经繁衍生息数百年,就算没有邦国之名,也早有了邦国之实。如果你们与中土还有香火之情,那就暂且算作我魏国的海外藩属吧。”曹髦不知想起了什么,情绪莫名低落下来。
钟会将曹髦的表情看在眼里,略一思忖,开口笑道:“林先生,不知稷下岛风俗如何?是否也如中原一样,男子在外辛勤劳作,女子在家相夫教子,男女有别,相得益彰?”
林老师稍微楞了一下,暗自揣摩钟会是不是话里有话,却又不敢多想:“稷下岛物产贫瘠,远比不上中土地大物博。若想生活得富足,就要众志成城,人人出力。因此,在岛上成年男女都要外出劳作,或耕种,或纺织,或渔猎,并没有什么不同。而总角儿童则每天聚在我们称为‘学校’的所在,一起读书识字。其中部分学有所成者,我们称之为‘硕士’,而硕士中的佼佼者称为‘博士’,博士便有机会留在学校教导后进,称为‘教授’。鄙人不才,正是一所学校的教授,而我这两名劣徒目前还处于硕士之阶。因此,稷下岛之人不敢说人人博学多才,也勉强能算通情达理了。”
魏国的太学也有不少博士,只不过与林老师口中的“博士”除了名称相同外,并无太多相同之处。
“不愧是稷下学宫的传承,百姓生活富足,人人知情识礼,真称得上是海外仙山、教化之地啊!”曹髦听得不住感叹,恨不得亲自到岛上看看。
贾充也是听得发愣,没想到林老师描绘出这样一幅场景,那“学校”、“教授”说得有鼻子有眼,宛如真实存在一般。
钟会却别有他意,嘿然一笑:“原来如此。我本还有些奇怪,为何林先生竟然千里迢迢带着一名女子,现在听了先生一席话才恍然大悟。原来稷下岛风俗与中原大相径庭,想来这位夏姑娘绝非普通的弱质女流。”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