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枪膛膛线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一章 枪膛膛线 (1 / 2)
        吴唯宽说的很对,他取得“雪浪花”玻璃制品作坊产品的代理权,是凭借着丰富的经营经验、高额的代理费用以及一些其他商业上的附加条件以后,才费劲心思取得的,根本与张越先无关系。

        张越先把自己的玻璃制作作坊取名字叫“雪浪花”,是因为在北京读书的时候,附近一家西餐厅就叫“雪浪花”,里面摆放的各种各样的色彩斑斓的玻璃器皿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因此,当赵鼎让他给这个新作坊取个名字的时候,张越先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了那家西餐厅的影象,于是脱口而出“雪浪花”。

        张越先希望自己的玻璃产品如海里的浪花一样晶莹剔透、波澜壮阔、汹涌澎湃、此起彼伏,产品质量越来越好,样式不断更新,产品行销世界各地,包括宋人还不知道的欧罗巴洲那么遥远的地方,甚至要到美洲大陆去看一看,把那里丰富的自然资源拿回来一些,使用使用。

        正当张越先为自己的玻璃制品热销大买而洋洋得意时候,吴唯宽却冷笑着说:“你再怎么折腾,也造不出‘温度计’那样的价值连城的珍品吧?”

        张越先当时就楞住了。在现在这个条件之下,想制造出如“温度计”等高难度的玻璃制品,确实很困难,于是,他只能是默默点点头,说了句“暂时不能”。

        于是,吴唯宽就以自己收藏了世间独一无二的玻璃珍品“温度计”而自豪,不时潜入密室拿出来把玩,简直到了痴迷程度。如果这个时候,张越先说“叔伯,我要收回温度计”这样的话,那吴唯宽马上就会嘎一声,抽了。

        他周围的那些富商巨贾们都知道他收藏了一件绝代珍品,价值连城,此物只能天上有,如此的宝贝,真正亲眼得见的,也只有那么三五位,于是乎,吴大老板手中有珍品的传言不迳而走,杭州城传开了,南方各州府传开了,就连京城的珠宝首饰界都广泛流传着杭州吴唯宽吴大老板最近走了光彩运,不但代理的玻璃制品大卖,而且还用极其便宜的价格收藏一件价值连城的玻璃珍品。

        这个好消息,能不让大家兴奋而跃跃欲试吗?

        回到兵器监作坊,陈规开始了枪膛膛线的研究。

        张越先叮嘱陈规,要把“枭龙”火炮的生产工艺流程分解开来,组成几个生产单位,每个单位按照事先制定的标准化操作分别生产不同的火炮配件,不允许单个工匠熟悉整个火炮的制作组装工序,以免造成制造工艺的泄密。

        在当时看来,这个标准化操作程序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兴趣,但是,这绝对是大工业生产标准化作业的雏形了。

        陈规对这个设想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开始了工艺流程的分解组织设计,力争早日付诸实施。

        忙乎完兵器监的事情,张越先又马不停蹄赶到了师范学堂,开始为那些自学新编教材的老师们上课,解答他们在自学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于是乎,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问题铺天盖地涌来,让张越先措手不及,手忙脚乱。

        通过几天的答疑,张越先也惊喜地发现,在这几百个老师当中,有那么六十多位老师竟然把他新编教材领会得**不离十,讲起来头头是道,有些问题经过他们的理解竟然能够深入到这个领域的实质,这一点,让张越先高兴极了!

        他把这六十三位先知先觉的老师编成九组,每组七位老师,分别组成了“数学教研室”、“物理教研室”、“化学教研室”、“地理教研室”、“生物教研室”、“经济原理教研室”、“逻辑思维方法教研室”、“国语教研室”、“标准化程序教研室”等九个科室,让这些科室分别对剩余的几百个老师进行教学,而他张越先自己就负责给这六十三位老师进行问题解答,减轻了不少负担,教学效果也非常的好。

        张越先终于舒了一口气,身体仰到在座位上,开始整理着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想着想着,张越先忍不住笑了。

        我这是怎么了?一个还没有迈出大学校门的学生,变身成为远古时代的皇家亲王,并且,是个身处濒于崩溃边缘的大宋王朝的亲王,而自己所代替的这个亲王在公众眼里,是个很不伦的浪荡公子哥形象,难道说,自己拼命做了这些事情,就是要改变宋代百姓对康王赵构的形象不成?

        难道仅此而已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