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天赐龙骧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三章 天赐龙骧 (1 / 4)
        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宋灭北汉。宋太宗命毁太原旧城,改为平晋县,以榆次县为并州,把太原城中住民迁往并州居住。旋即命令放火烧毁太原城!

        太原城虽然被毁灭了,但太原重要的战略地位并没有改变,宋辽高梁河战役不久,北宋名将潘美被任命为三交都部署,肩负起了抵御契丹的职责,而刚刚归宋的杨业,因为老于边事而被任命为潘美的副将。

        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出于国防的需要,宋太宗命潘美在太原故城东北三十里汾河对岸的唐明镇新建城池。这座没有包砖的土城周长不过十一里,只有四座城门,当年周长四十二里共开二十四道城门的太原城此时已成为后人梦中再也难以触摸的海市蜃楼。

        新城名为“紧州军事”,直到七十七年之后,才恢复了太原府的建制。

        潘美在建设新城的时候,为了破坏太原风水,消除太原王气,取谐音以“钉”死太原龙脉,只修丁字街而不修十字街。赵光义处心积虑地防备着太原,但他不曾想到,太原却在此后的战争中坚强地护卫着宋室江山,更令赵光义的后代们痛悔的是,如果没有毁掉太原旧城,靖康之耻完全可能避免,北宋的历史也将随之改写。

        太原重建一百四十多年后,以一支两千五百人的骑兵起义,女真人仅用十年时间就灭亡了建国二百余年的辽国。

        就在宋廷按照宋金海上之盟为全部索还包括燕云十六州在内的五代以后陷没各州而奔波交涉的时候,金太宗以北宋接纳辽军降将张觉为借口,挥师伐宋。金军的计划是兵分两路,西路军以完彦粘罕为主帅,率军六万,从西京大同出发,攻占太原,东路军以另一员竭力主张攻宋的大将完彦斡离不为主帅,率军六万,自平州入燕山,直取真定,然后两路大军会师于开封城下,一举灭亡在联合攻辽的战争中被金军鄙薄蔑视的弱宋。

        金朝西路军接连攻取了朔、武、代、忻四州。当时,宋朝廷在太原的最高官员就是被人们讽为媪相的童贯,这个深得宋徽宗宠信的宦官担任的职务是陕西、河东、河北宣抚使,负责全权统率这三个地区的军事力量,他的官邸就设在太原。

        不久,金国使者来到太原,通报了金军已经南侵的情况,并要求宋廷割让黄河以北的土地。不知所措的童贯准备逃归京城。

        此时,太原知府是张孝纯,他劝阻童贯道:“金人撕毁盟约,大人应当率领各路将士奋力抗敌,如果大人南归,军心必然动摇,这无异于把河东拱手送给金人呀,河东一旦失守,河北岂能保全?!请大人留下来与我们共同报效国家,更何况太原地势险要,人民劲悍,金兵未必能够攻取。”

        童贯居然说:“我的职责是宣抚,而不是守土,如果一定要我留下,还要你们做什么?!”

        十二月八日,童贯逃离太原前线。

        张孝纯闻迅后击掌长叹:“平时童大人何等威风,怎么一旦风云突变就心惊胆战抱头鼠窜,他还有什么面目去见天子?!”

        正是这个童贯,回到京城后拒不接受宋钦宗东京留守的任命而与徽宗南逃,当卫士们在一片痛哭声中阻挡浮桥请求徽宗留下时,这个逃跑将军竟然命令他的亲军胜捷军放箭,当即射倒数百人,童贯因此在舆论的一片谴责声中遭贬,流放途中被宋钦宗下诏处死。

        十二月十八,一路势如破竹的金朝西路军攻破石岭关,前锋已进抵太原城下,陕西地方部队的麟府折可求、鹿阝延刘光世等部以共计四万人的兵力救援太原,在太原城外的汾河北岸被金军击败,损失一万余人后溃散。

        还没有遭遇有效抵抗的金西路军在太原城下受到顽强阻击,而此时的太原,仅有王禀率领的胜捷军三千人。胜捷军是童贯负责西北边防时为自己招募的一支数万人的亲军,行伍出身的王禀从一名普通的士卒逐步擢升为宣抚司的都统制,在跟随童贯镇压方腊起义后北伐辽国,败于白沟,及至童贯逃离太原,留他为副都总管负责守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