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五十四、传道解惑 (1 / 4)
拓跋珪指着道路左右无垠良田,向贺兰讷问道:“舅父,你可知这是谁的功劳?”
贺兰讷摇头,拓跋珪忙从背后几人中拉了一人出来,那人生的高挺,容貌魁伟,留有美髯,目光炯炯有神,拓跋珪将他拉到贺兰讷面前道:“舅父,繁宫只是一处,由此西去,直至五原、朔方,沿河两岸每一处均有几万人耕作,要说这沃野屯田,管理有功之人,非九原公莫属。当年,他可是以舅父为榜样,要成为草原雄鹰般的男人,如今我可是离不开他了,就如当年我离不开舅父一样。”
九原公拓跋仪乃是魏王拓跋珪堂兄,于汉家的治理之道上,与魏王每每有不谋而合的见解,是以深得魏王信任和器重。魏地一统后,诸部落被分散至各地,学汉人耕作收成,自有许多人明里暗里反对,管理起来十分困难,正是这位九原公勇担重任,因他在征伐军兵间亦有威名,原本混乱不堪的屯田之地,被他恩威并施之下治理得极为妥帖。
拓跋仪饱读汉家经典,懂得为臣之道,当谨小慎微,听到魏王如此夸奖,忙躬身谦逊回道:“屯田乃是魏王明见之举,臣下不过遵照办事。若非舅父当年急流勇退,哪里会有我们这些年轻小辈逞能的道理,舅父一如当年,仍是草原雄鹰,如今归来,魏王自当委以重任,好教我等树为楷模,学习一二,已是足用。”一旁拓跋虔听了,眼神微动,似有不豫。
贺兰讷望着眼前这位九原公,眼神中满是欣赏意味,听他如此说,摆摆手惭愧说道:“阿仪如此年纪,已成魏王肱股,当真了得。我贺兰讷,一介莽夫而已,现下魏地重归一统,正需要阿仪这般,文武兼备的能人,协助魏王。我此番北归,只是为些私事,朝堂也好,战场也罢,我都无力可为了。”
魏王仔细听着贺兰讷所说,言道:“舅父何出此言,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舅父正值壮年,又何来薄暮之念。更何况,贺兰昔年部族仍有几万,须得仰仗舅父居中调说,好让他们知道本王聚一统之力,维万世太平的深意啊。”
贺兰讷听了,心中一凛,知是拓跋珪试探之语,忙垂首回道:“魏王英明神武,心怀天下,贺兰旧部,早已心悦诚服,又何须调说,况且,我远离魏地许久,当年又犯重错,现下已然不能服众,望魏王体谅。”
拓跋珪这才面露遗憾神色,拉着贺兰讷道:“可惜,可惜。既然舅父不愿,本王亦不勉强,若万不得已需要舅父再度出力时,还望舅父不要推辞。”
贺兰讷连声道是。
拓跋珪听闻贺兰讷和风隐是从中土金穗城而来,有意询问中土风情人事,于是携贺兰讷风隐沿路缓行漫谈,其余诸人随行在后。
当听说金穗城破后,农人生计恢复极快,拓跋珪不禁发出赞叹道:“燕帝果然还是神勇无匹、智谋无双之人,未曾亲临金穗城,却能让金穗城战后恢复如此之快,这一点本王就比不上。”
身后九原公拓跋仪忙道:“魏王体恤民情,是臣下办事不力,日后征伐之中,臣等必严加约束将士。不过,燕国在中土经营日久,加上燕帝威名素闻于天下,民心所向,金穗城等地恢复极快,也不无道理。只可惜,这等英雄后继无人,近来又极力用兵,想来也是怕死后无人可承遗志,故在晚年欲以残烛余光实现早年之愿,如此急功近利,一旦遭挫,恐会命不久矣。”
拓跋珪听拓跋仪如此分析,欣然点头称赞,又向贺兰讷和风隐问道:“舅父,风兄弟,你二人既一路北上,从燕入魏,想来一路地形人情多有见识,你们说,若燕帝要对我国用兵,该当如何遣将排兵?”
风隐对用兵之事自然不通,不过他沿路看来,自南向北横绝山地极多,若派兵长途奔袭,书中所说的“兵贵神速”必然不能实现,待至寒云城和繁宫所在南方几百里,早被察觉,绝非明举,于是据此说了,拓跋珪微微点头,又看向贺兰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