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三章 故乡依稀(二)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十三章 故乡依稀(二) (1 / 5)
        秋天去帮姑妈家收庄稼也是值得叙述的事情,不但有趣,还特有纪念价值。我有两个姑妈,一个嫁在段家,一个嫁在季家。段家是大户,家里有几百只羊,大姑爹当家早,没有多余的弟兄,家里非常富裕。二姑爹家主要从事篾业,附近几个乡镇上的竹家什大多都是二姑爹家的手艺。近来竹制品生意很好,二姑爹家赚了很多钱。忙于赶乡场,两家耽搁下很多农活,即使春天不来喊,秋天一定会托人来喊爷爷去帮忙收庄稼。

        秋天里去帮大姑妈家收割庄稼,过完年,过了元宵节才回来。去的时候,烤烟收得的时候,从村子出发,经过王家弯,矮子坡,沿着一条铺在高原的山路行走,山路是放牲口的人走出来的,叫做马路。

        翻过大箐沟去,离姑妈不远了。

        箐沟里的风光好极了,我们常常一边走一边看,顺着蜿蜒曲折在石块间的羊肠小道行走,每走一步,都能与那些巨石近距离接触,感到高兴极了。

        巨石大的有帐篷大,小的有人高,我问爷爷什么地方掉下来这么大的石头,爷爷说是山水把山体冲毁后露出来的,我小小的心里想,哇,那这里一定发生过一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大洪水,冲出这样大的石头来。后来我还知道一种叫做漂砾的学说可以解释这种现象,石头可能是山体运动留下来的痕迹。

        有一年老百姓开采山石建房屋,山体上炸出一条巨大的生物化石,化石上满是鳞甲,分不清是龙还是蛇。但是至少能证明这条沟的来历一定很久远了。过了箐沟,姑妈家到了。隔着很远闻到一种烟火熏染的味道飘来。爷爷会在这时候,对我说,你知道到你姑妈家后说我们是来干什么的了吗,我说不知道,爷爷就会对我说如果他家问起来的原因,你告诉姑妈来帮忙收烤烟。收烤烟这天,他家会请很多邻居来收烤烟。烤烟收来需要当天切,人们切到后半夜,主人家端出玉米饼和蜂蜜来给帮工们吃。

        说起这蜂蜜,值得一提,没有收烤烟的前几天,事先要弄来装在桶里,等收割完烤烟那天大家吃夜宵用。摘取蜂蜜前,附有一套辅助程序,要去山里割火草爆晒干,火草是一种极易燃的草,没有毒性,摘蜂房时用来驱赶峰桶边防卫的蜜蜂,许多人会围着观看,自己也不例外,站在一旁观看大姑爹怎样取蜜。大姑爹用火柴点燃火草,布袋把头蒙住,戴上手套,一边吹火草一边揭开峰桶取蜂蜜。蜜蜂看到自己的果实被剥夺了,成群结队的围着主人家转悠,为了不被蜜蜂蛰,大姑爹会扇燃火把蜜蜂驱赶开。

        摘下来的第一块蜂蜜送给一旁围观的人们品尝,吃到鲜蜜蜂的滋味好极了。清冽甘甜,给人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摘蜂蜜,常常要摘几百斤出来,众所周知,蜂蜜包藏在蜂房里,方言拿在手心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大约就是形容蜂蜜块这个活生生的尤物的句子。据说收获蜂蜜有大学问,摘取多了不行,要适当留一些搁里面给蜜蜂过冬用,蜜蜂方能喂养得长久,不然冬天里没有花采,蜜蜂被饿死了多可惜。

        摘取来蜂蜜,灶上烧开水蒸,摘取来的蜂蜜煮熟才不会变烂。锅底的是精华,蒸里的蜂房捏成蜡黄,据说有润滑作用,做针线的人遇到厚鞋底穿不过针去,用蜡黄涂一下易穿过去了。蒸完之后装在桶里,等收割烤烟那天供人们宵夜用。收割完烤烟,剩下的蜂蜜拿到街上去卖。卖蜂蜜前,大姑爹会对家里人说要吃蜂蜜赶快吃个够,过几天要拿去乡场卖了。常常一碗一碗的舀来,吃不完拿去扔了。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总是不能忘记童年里的那些人,那些事。

        第二章

        过了几天,姑妈家请人来收割烤烟,来的人很多,二三十个的样子,先是收割河坝里的烤烟,然后是山上,一连收了两三天,才停工,堆在场坝里有房子那么高。收烤烟的人走后,烤烟房里升起火把烤烟烤黄,那时每天要安排一个人在烤烟房的洞边看着烤烟,怕火大把烟叶烤焦了,没有煤了添些煤,火大把火退小些。有时烤着烤着大家会捡土豆来放在火洞里烧着吃,味道好极了。晚上睡家里感觉到很冷了,烤烟房周围却十分暖和。

        收割完烤烟,还要帮大姑爹家刨地里的土豆,父亲托人带信来说家里活儿忙,让爷爷快些时间回去帮家里忙活路。于是,收好行李,打算在一个阳光很好的中午回到家里来。这天早上,没有出门的时候,大姑爹家门口走来一个憨憨傻傻的中年人,穿着一身破烂的衣服,听见亲戚要回家去了,想来看爷爷长着什么样子。村里村外都熟悉的段家傻子,傻子原先生下来的时候先天憨病。傻子是天生的傻子,村里调查的时候,傻子的父母毫不含糊的对大家说,心里自豪的想,这样傻的形象,肯定是村里最低生活保障竞争力最强的一个,享受那些慈善和五保理所当然的事情。

        村里把傻子定为五保户那年,大家非常妒忌。此后,傻子的父母每个月要去领一定的政府救助金度日,背着大包小包的米从村路过,村里人经过细细甄别,眼线撺掇,发现背的是救济粮的时候,妈娘老子的骂,生了个傻子的人家,居然骗到国家的五保供养了,生活过得比自家还滋润,非常妒忌。人们悔不当初生下来的时候不是白痴憨包,傻子。近几年,大家靠种地维持生活,生活过得不富裕,许多人家常常忍饥挨饿,养个健康的娃娃不如养个傻子强成为群众的舆论。

        傻子生的那天是年关,满村的人家晚上买了鞭炮来放,村里村外噼噼啪啪,只有傻子家连个小火炮也买不起。看到村里的娃儿从家门口走过,傻子的老爹心里突然一愕,现在过年也讲究了,不像他们那代那样了。屋里他的婆娘正在给娃儿喂奶。真是新年逢双喜,天下大吉,他想了一样又想另一样,做完了一样又做另一样。

        总之有了娃儿以后家族里不会有人再瞧不起傻子家了,不会因为他家穷得叮当响办什么事都不去邀请。事与愿违,娃儿长到两岁的时候,傻子的爹发现村子里对他的好感都变得虚假起来了。镇上的医生在他娃儿感冒的时候来检查时说,这个娃娃神情有点木,可能有些精神性疾病,你们夫妇有没有精神病史,傻子的父母说没有。医生说既然没有,娃娃可能会好起来的。平时多教他说说话,不要让他一再痴呆下去。医生问了这样又问那样,临别时对傻子的父母说早做治疗,可能还有一线希望。以后,俩口子多次试探娃儿的情况,最后得出结论,娃儿的神情真的有点木纳。怎么办呢,俩口子无计可施,只得年年找些中药,请些土医生来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