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 招供
同治九年五月二十二日(公元1870年6月20日),津门不平凡的一天从知县衙门正式开始。还没等到升堂,衙门外已经被津门百姓们为了个水泄不通:看热闹的、群情激愤的、悲痛欲绝的、心怀鬼胎的。。。。。。当兵弁们将一个五花大绑的病态佝偻押进衙门正厅时,喧闹、议论、控诉和哭天抢地同时爆发。
“挨千刀的,你还我家闺女!”
“报应、报应呀。。。。。。”
“三爷?!”
“啪”!一声响亮的惊堂木让现场气氛瞬间安静了下来,津门百姓对这位雷厉风行的刘县长早有耳闻,但今天他们看到的是生平从未见过的大阵仗。
随着一声“知府大人到!”,张市长主座落座,刘县长次席,一番“升堂”、“威武”的场面操作后,主程序正式开始。
在TVB影视剧中,一般小混混被警方带入审讯室的时候都是带着一脸的戾气与不屑,就这种态度,由于现代司法界不允许对任何嫌疑人或者罪犯实施刑讯逼供,常常导致案件在审理过程中不少警员出现诸如暴躁、癫狂等症状(实话实说,还不如审讯**老大呢,至少大部分老大的态度还是比较端正让警员们几乎挑不出刺儿来)。可惜的是,大清国司法程序中相关审讯手段及法律限制统统的没有,“屈打成招”的准则已经成为各个衙门凸显高效破案率及结案率的一大法宝。当然,武兰珍是幸运的因为他撞上的是秉公执法的执行者,同时也是“不幸”的,虽几乎没受多少皮肉之苦(当然咯,就冲张市长与刘县长那充满杀气的眼神,这位不知道要死多少回了——某国篮球动漫人物就曾今用这样的眼神几乎“杀死”过数不清的防守者、甚至情敌!),但正如世界所有司法体系中的“物证”一说,案底及罪过已板上钉钉。
“人犯武兰珍,你可知罪?”
“小人。。。。。。”
“怎么,人证物证面前还想抵赖?!”
“小人。。。。。。”
“来人!”
“大人饶命!小人全招!”
这应该是最皆大欢喜的结局了,看样子接下来一纸死刑宣判书以及张市长慷慨激昂的演说将博得“青天大老爷”的喝彩与感恩了,但。。。。。。
“是法人望海楼天主堂打更的王三儿让小人这么做的!”
“何以见得?”
“王三儿近来告诉小人,说谢福音大人缺小孩儿药引子,让小人寻些无主人家小孩儿于辰时之前送去望海楼席棚栅栏处候着,自会有来人接应”
“!!!”几乎所有人都被武三儿的惊天“爆料”惊呆了(此时人群中已经有那么几个身影行色匆匆的离开了),一时间“杀人偿命”等口号响彻津门知县衙门大堂!正中下怀的张市长与刘县长强忍着怒火继续问道:
“你所供可是实话?!”
“小人所言绝对属实,若有半点虚假,。。。。。。”(不用想了,胡说八道和毒誓是最不需要成本的)
从民族的角度来看,咱们必须承认张光藻大人与刘杰大人确实是站在反抗外来强权争取民权、人权独立的勇敢斗士,但有时候过于盲目的民族主义反而会适得其反,酿成近乎无法挽回的悲剧。一场大快人心的审判加一番义正言辞的演讲造就了津门百姓,乃至大清国的两位铮铮铁骨,但并不是所有的数学题都是以“一加一等于二甚至大于二”的正能量为准则的。
同治九年五月二十三日(公元1870年6月21日)的津门民情激愤,舆论大哗;士绅集会,书院停课。经过紧急磋商,天津知府张光藻下达命令,天津知县刘杰率领一众兵丁和士绅百姓(更多的是那些已经家破人亡的男人、女人和老人们),压着武兰珍前往望海楼大教堂对质,继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津门更大的一场武装械斗已如离弦之箭,再也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止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