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节 赤字搞教育安(下)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六节 赤字搞教育安(下) (2 / 4)
        不过赵刚这样做也是有自己的苦衷的。如果想要改革原来科举式的“精英教育”而推行素质式的大众教育,这种普遍意义的高等教育制度才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中国人口数量庞大,为了让所有的年轻人都接受义务教育,国家在苦苦支撑,花费巨大来来保证每年500、600甚至700的新生招生规模。

        看着周昌雄十分憔悴的脸,赵刚有些内疚,在这个位置上。就是要做一些违心的事情,真是让人无奈。难道赵刚能告诉周昌雄,再过十几年,世界大战就要开打了,所以我需要抓紧时间培养出一代高素质的中国人,来保证赢得战争,这一切,都是为了使几年后虚无缥缈的战争准备的吗?

        赵刚又一次感到了宪法给与自己的约束,不过这确实他所追求的,建立一个人人公平的法律社会。为了克服这些约束,赵刚显然又要发挥自己的口才优势,这是第几一次试图说服别人了,赵刚已经不记得了,不过口才有了明显的进步倒是事实:

        “就目前这种就业难而言,我认为不过是基于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做的一定规模的预先人才储备,长期看,就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速度而言,是有利的,对以后的经济发展产生有利的影响。”

        周昌雄的脸有些

        看得出如果对面的不是皇帝陛下,而是其他什么人的一巴掌摔过去了。即便知道面前的是皇帝,这位美国哈佛大学的高材生也没有多少顾忌,事实上,赵刚还从来没有因为那位大臣说话态度不对而降罪的例子,反而是因为听到真话奖赏大臣的居多:

        “现在,我国的工业虽然发展很快,不过盲目追求高等教育人才占国民人口较高比率的做法有不符合中国国情。如果,我们根据中国的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可以设法保证让有幸能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人成材、设法使他们成为优秀而杰出的人才,并且设法使他们毕业后能很快投入于工作以回报社会、国家和他们的家庭。那这样地话,即便是1000万。2000万都不算多。

        做不到这一点,即使有能力每年能培养500或更多的高中毕业生。也只能是高级劳动力;做不到这一点,那就是造成了巨大地财富浪费、人才浪费和社会心理负担,是政策的片面性和短视性。

        所以,我们要限制新生的数量,不让他们已毕业之后就失业,这也是我们所要面对的责任。”

        赵刚发现,原来最不好糊弄的就是教育界的人。这些人的思想很敏锐,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根本就不会被烟幕弹所迷惑,自己地那些话,基本上全被驳倒了。赵刚试探道:

        “要不这样吧,在教育实行“产业化”思想的指导下,在各自具体利益的直接驱动下,学校收取学费。然后可以交钱的就上学,交不起钱的就不要上学。这样的话只要将学费调到一个范围,就可以确定大致有多少学生,你看行不行?“

        “不行!“周昌雄的声音大得把自己都吓了一跳,稍后就觉得自己有些过分。可以压低了声音驳斥道:

        “皇帝陛下,你是不是看了某些人的大作,我也看过这些人的东西,全都是歪门邪道。他们把教育权力等同于商品。于是乎谁出得钱高谁就可以谁就可以买到想要地教育。对于出不起钱的,对不起你还是别进来,这正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于是付不起钱的世世代代就在衙门外站着,世世代代生活在社会地最低层,想翻身也没有机会,那就是等有钱有权的嫌你这个苦力文化层次太低了。你就可以到教育的***里喝口汤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