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5章 独断专行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035章 独断专行 (1 / 4)
        大良造,为秦国国内最高官职,掌握军政大权。卫鞅变法之后,卫鞅为奖励军功,制定二十等爵制,以大良造列为十六级,亦称大上造。

        这个位置相当于相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何其之重要?

        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虽然也是一个大国,但是其官制却相对比较落后,几乎还是一种部族式的管理制度,这跟秦国的发展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

        早期的秦国几乎就是一个部落,而后是在与少数民族的作战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而老秦人得以成为一个国家,则是因为周王室内乱,周平王求助秦国出兵平乱,才因功立国。

        因为秦国以军武立国,这就使得秦国形成了军政一体的局面,老秦人管理国家的方式虽然汲取了周王室的一部分经验,但是管理仍然是简单而笼统。

        以秦国的国君为核心,再确立左右两个庶长,就形成了最高的决策机关。对于下属的官职划分,也是千奇百怪,甚至每个时期都有不一样的叫法和称谓。

        由此,秦孝公任用卫鞅主导变法,在升级秦国的生产力的同时,孝公也是花了很大的力气来改革秦国的官制的!

        卫鞅一入秦,就被孝公任命为左庶长。

        这个左右庶长其实就可以理解为左右丞相。与此同时,这个时代的人们是以左为尊,因此卫鞅的这个职务,实质上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秦国丞相。

        然而仅仅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却并非秦孝公的终点,其最终的目的是要向东方六国学习,在秦朝实施相邦制度。

        相邦统筹国内事务,国君负责外交、军事以及官员的任免,将国君从冗余的内部事务中解放出来,这才是秦孝公的最终目的。

        秦君驷一直想完全效仿于中原的先进的官制,亦或是搬出后来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套用到秦国的身上。奈何,威望不足,秦君驷这么大刀阔斧的改革,势必要触犯一部分大臣的利益,继而引发朝野上下的恐慌。

        等到接过大良造之印,老甘龙拜谢秦君驷,又慢悠悠地道:“君上,老臣有事启奏。”

        “请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