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 谋 划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九四 谋 划 (1 / 3)
        第二天李靖专门起了个大早,因为今天是李靖正式上任兵部尚书后参加的第一次朝会。显德殿里人才济济,众臣精神焕发,一副朝气蓬勃的景象。

        李世民仍然把李靖先前带来的血书布帛,悬挂在显德殿的一角。以提醒自己不忘东突厥之耻,励精图治,拯边民于水火。

        众臣山呼“万岁”后,有殿前黄门官高呼:“陛下还记得我们这些身遭突厥蹂躏的边民吗?”

        李世民朗声说道:“朕一刻不忘自己的子民!”

        李靖还是第一次在朝堂上听到这样的问答,听到李世民铿锵有力的回答,看到朝堂内奋发向上的景象,心中也是热血沸腾。

        李世民在朝堂上继续说道:“民为邦本。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为君主,应时刻不忘黎民之苦,民安才能国泰。朕怎么能忘了那些还在遭受东突厥蹂躏的边民呢。”

        李世民话锋一转又继续说道:“现在中原大地已基本统一,四海之内存平日久。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下,我大唐国力蒸蒸日上。现在最大的威胁便是来自于东突厥。东突厥一日不除,我朝便一日不得安宁。所以,反击东突厥是我朝目前来说的头等大事。望众卿务必戮力同心,励精图治,实现这一目标!”

        众臣齐声高呼:“臣等定会戮力同心,励精图治!为实现这一目标,臣等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长孙无忌出班奏道:“启奏陛下,这几年东突厥连年内战,纷争不已。突厥部族投降归顺我大唐的人数越来越多。经地方上粗略统计,已不下数十万人。地方官员因为人数庞大,不敢擅自安置,特上书请旨定夺。请陛下颁下旨意,让门下省行文安置。”

        李世民听奏,问道:“各位爱卿,对于如何安置这批突厥归顺的部族,哪位爱卿有好的建议?”

        左卫将军、潞国公侯君集出班奏道:“启奏陛下,微臣认为突厥侵扰我大唐年深日久,今天落到这个地步也是咎由自取。他们这些人并非慕义,而只是因为迫不得已才来归附的。臣以为应该将他们编入降俘籍,安置在兖、豫的空旷处,让他们学习耕田织布。这样既使我大唐增加了人口,而漠北也空而无患了。”

        尚书左丞魏征出班奏道:“启奏陛下,臣有异议。臣觉得不应该将这些人安置在兖、豫等州。秦汉以来,中原朝廷都是以锐师猛将攻取黄河以南之地,然后设立郡县,并在黄河以北之地修筑长城。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不想让匈奴这样的游牧民族靠近中原。游牧民族很难驯服,他们弱小时驯服,强盛了就叛变,今天的突厥更是如此。所以臣认为应该让这些人回到黄河以北去。现在东突厥有这么多人,再过几年,繁衍近倍。而兖、豫等州又靠近京畿,将来必成心腹之患。”

        太子左庶子,蔡国公杜如晦出班奏道:“陛下,臣不这样认为。天子对于四夷,就应该像天地养育万物一样爱护保养。现东突厥内部纷争,其人民为躲避灾祸前来归顺,我们不加哀怜而弃之不顾。这不仅失去了天覆地载的大义,而且有阻隘四夷的恶嫌。臣建议让他们居黄河之南,是让他们处死地而复生,国虽不国而人存。他们将会世代感德,怎么会再次反叛呢?”

        李世民点点头,他点名李靖问道:“李爱卿,你有何意见?”

        李靖见李世民动问,连忙出班奏道:“陛下,臣认为蔡国公说的有道理。陛下刚才还说民为邦本,四海一家。凡是愿意归顺我大唐的人都将是我大唐的子民,陛下应该一样去对待,而不应厚此薄彼。这样各部族、各地方才能加强融合,我朝才能根深叶茂。另外,我大唐不久即将对东突厥用兵,今后俘虏和归顺的人将会更多。处置好现在这些人,对今后俘虏和归顺的人很有示范作用。这样能瓦解敌人的斗志,也更有利于今后对于东突厥的战争。”

        “嗯,爱卿说的有道理!”

        李世民颔首微笑,又转头问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人有何意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