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利义之辩 (1 / 2)
(一)何为利?
“哈哈,有意思。”听到屈原的回答,阎王放声大笑:
“何为利?何为义?墨子日‘兼爱非攻’,也曾言‘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利人则为,不利则止’;墨子死后墨家三分,这不是利益诱惑所致,而是他们对道义的理解不同啊!再说商鞅变法,其‘极公不尽私’之举确实令人敬佩;但其法令中‘奖励耕战’等条文,却是通过诱民以利的手段,使得秦风为之一振。而商鞅晚年被秦国车裂,非秦惠文王(秦孝公之子)不智,乃情势所迫。
因而,‘利’与‘义’并不能拘泥于俗理,‘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为名是利,为己是利,为他人也是利,但只要能够让自己心中安宁,皆可称为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利’与‘义’并不冲突,两者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相互转化。
但反观你自己——做事舍利而取义,可谓本末倒置。夫天下成大事者,无不‘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备。楚国之事,变法确是唯一途径,但是如何变法却需好好思量。楚威王在位时,因其贤明,可以大肆变法图强;但威王薨,怀王继位后,因其偏听偏信,优柔寡断,一味变法只能以卵击石。
因此需改变策略——笼络郑袖(楚王妃),分化昭雎(楚令尹),于朝内大力培植变法势力,并通过局部战争积累信心。惟其如此,变法才能成功。但你只知变法而不懂变通,与‘飞蛾扑火’何异。”
说完,阎罗王看向屈子,见他满脸震惊,竟呆呆站在了那里。
(二)来世与今生
“这老家伙不会被刺激得快要疯了吧。”
“那是,我们阎王大人是什么人物,那屈原不过一介凡夫俗子罢了。”
看到屈子呆立模样,两边鬼差小声议论起来。
而阎罗王见已达到效果,继续说道:“好了,今日就言尽于此。屈原,你既已来到阎王殿,只需做一件事情,那便是转世投胎。不过因你前世所结善缘,这里给你两个选择……。”说着,只见阎王大手一挥,在屈子的面前出现了两道金光。
“这里有两个通道,左边这道叫来世门,你可以进入数百年后的未来,开始新的的生活,且能保留今生一年的记忆;右边这道叫今生门,你可以回炉重造,获得二次生命,但只能保留任意一个时辰的记忆。现在,本王给你一盏茶的时间好好考虑一下。”
来世与今生?两个完全不同的选择,就像两条通往远方的岔路,出现在了屈子面前:
选择来世意味着新生,一个崭新的世界、崭新的未来,在等待着他。尽管这一选择会充满许多未知,但是它能让人卸掉历史的重担,轻装上阵,直面生活。而且换个角度来看,未知也意味着无限的可能。
但选择今生则意味着延续,一些同样的痛苦、同样的折磨将会再次袭来,这不是人力可以改变的。可是,历史又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一次偶然事件,可能产生难以预测的“蝴蝶效应”,进而影响整个历史的进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