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麻雀治政 (2 / 3)
“孤家意已决,将他拖下去,庭外就地正法吧。”
这时,一名体态瘦小的官员站出制止,只见其身着青色官服官帽,应该是女官,面戴丝纱看不清容貌,她朗声道:“大王,请听微臣一言,治政理事不能仅凭一言一语,自古以来,君王之侧不乏忠言亦不少藏于忠言之下的逆语,吾以为御国之道,当做全而无隙之察,乃做定夺,如此方能行良策,通正道,立强国,外不乱于民众,内不惑于朝堂,这也是祖宗前人总结而出的宝贵经验,请大王三思而后行,不如先将其压入大牢,再交由尉庭查明求证,使证据确凿无疑,最后定其罪也不为迟。”
“治政理事,尔等不如孤家,所以不必教授孤家那些明君圣人的道理;行政參事,孤家不如尔等,每日所汇上的政事浩如烟海,而且孤家与尔等之间又隔阂着君臣关系,所以也不能事事明了,恐怕也只有你们这些做臣子的才能做到彼此心知肚明吧。”
赵王挥手,示意女官退下,言辞中似乎对她刚才一番教导的言论隐隐不满,他站了起来,俯瞰群臣,带着戏谑的口吻接着道:“方才有麻雀三五成群,悄无声息地尽落入到其二者中一人的身上,你们姑且猜测一下,其人谁也?猜雏郡治粟内使者立于其后,猜石郡治粟内使者也且立于其后。”
群臣闻言,面面相觑,窃窃私语,不知所言。
不多会,大臣便自发分为两队,站于左边身后的人数颇多。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赵王当即令下,怒喝将士将左边雏郡的队伍统统拉下去烹煮行刑,而对石郡队伍赐金晋爵。
一干被施以死刑的大臣疑惑不解,但一时之间尽皆纷纷涕泪众横,直忙着磕头喊冤,请求再察。
赵王笑道:“麻雀嗅觉敏锐,尤其是赵国的麻雀,喜欢倚靠在身带谷香者的身上;而对于好酒肉者却极为厌恶,不愿临近,更不可愿附着其上。”
“你们二人同为郡属治粟内使,勤政者必然常常沾田触谷,经年累月,身上怎能不沾染谷香?唯有贪官腐吏,频频近于酒肉,身体尽附臭气。方才麻雀所立者,乃是石郡,而非彼雏郡。我们同为一国君臣,都是人之龙凤,在座的无不是机敏过人的,想必此刻已经明了本王的用意,其中的是非曲直、利害关系,应该不用孤家再做过多解释了吧。”
“再者,孤家曾在登位不久前曾秘密巡游,亲眼所见石郡的百姓家家吃饱穿暖,安居乐业,人人称赞他们的治粟内使;但在雏郡,官府勾结欺压百姓,民无田地,山贼不休,盗抢不止,百姓对其治粟内使可谓咬牙切齿,恨不得将你挫骨扬灰,更过分的是对朝堂瞒而不报,反而暗通朝中臣子,粉饰邀功,结党营私,排除异己,尔等肆乱朝堂,心中可还记得此国姓赵?”
这时几名官员站出,大意哭诉道:“大王不能杀我,我乃宗主姜国所遣,听命于天子,身担重任啊!”
赵王闻言,心中不禁喟叹,每年宗主国姜国都会派遣官员前往藩国任职,以削弱诸侯的势力,这本无可厚非,但这些年来的往往都是吕议的党羽亲信,在藩国作乱军政,制造地方冲突,引起诸多称霸兼并的战争,他们还充作耳目,与中央的贼子势力里应外合,力图控制地方,如今这些人等早已权倾于天下各地,雄霸于天下人心。先王并非不知赵国朝政颓落,只是那些势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此时已经难以拔根消除,把控不好还会祸及己身,便只能姑且听之任之再伺机而动。为此他们已经隐忍了太久太久。
“拖下去!”赵王不忍地闭上眼睛,拂袖挥令,他并不是怜悯眼前这些猪狗之辈,而是赵国的命运。他隐隐预见今后赵国的风雨飘摇,刀光血影……
言及于此,门外数口大锅水已经烧开,烈火在底下熊熊燃烧,白气在上面滚滚蒸腾,不多时,一道道惨叫声此起彼伏,悚人心骨,但传入到赵王的耳中,那便是一种胜利的前奏。后来,这些被诛杀的臣子尽被抄家,同犯者处以死刑,亲属则充奴充军,家财被变卖成两千万金充入库府,凭借这笔飞来之财,赵国得以通行免税轻徭的政策,与百姓休养生息。
“孤家希望诸君能引以为戒,勿同于斯误入歧途,惨死就算了,甚而家族牵连,背千秋之骂名,流万世之遗臭。不如行正言顺,得千古美名,一朝厚禄,何乐不为?”赵王说完,接着又问道,他放开嗓子,大堂隐隐传有回音,“吕议如今何在?”
“他要是再不来,本王的加冠晋任之礼怕是错过良时了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