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精神世界的起源和进化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章 精神世界的起源和进化 (2 / 2)
        3.2精神世界的起源与进化

        上一节谈到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关系,物质世界决定精神世界。精神世界由物质世界发展而来,物质世界发展演化出生命,简单生命演化出相对复杂生命,直至产生神经细胞和神经系统,神经细胞是精神世界的基础,精神世界的出现是物质世界演化的延伸,精神世界也能反作用于物质世界。

        宇宙诞生后,在自然规律作用下,产生了很多天体,接着产生了简单的生物,简单生物渐渐演化出具有神经细胞的多细胞生物,这些在上一章神经的产生那节也说到过。

        谈到精神世界的起源,似乎也不太好说,不过可以类比一下生物的起源,都不是那么容易说清楚,精神世界的物质基础是神经细胞,那么第一个神经细胞怎么产生的呢?也很难说清楚,不过当时应该有很多简单的多细胞生物,由于偶然或必然的事件产生了第一个神经细胞,这种神经细胞能将多细胞生物很多细胞联系起来,这些神经细胞对外界的物理化学信息非常的敏感,对不同的外界信息会有相应的反应机制,例如轻轻的触摸,可能引起细胞表面微小的形变和温度变化,敏感的神经细胞就能感知,并做出相应的处理,那时候简单的神经反射活动就是精神世界的萌芽。但和我们现在所说的精神世界相比差的很远了,差距在哪里?差距在记忆上。

        记忆的产生对于精神世界的快速发展尤其重要(相比于现实中的物体,都是客观存在的,就好比长时记忆,当然对于只能短时存在的物体,就好比是短时记忆)。细胞的一个小的形变都可以看成记忆的萌芽,形变恢复需要时间,恢复的过程就是一个记忆存在的过程,恢复以后记忆就不复存在了。记忆是精神世界记录物质世界信号的一种方式。物质世界中可以实现记忆功能的方式有很多种,不单是物理形变,刻录光盘就是通过凹凸不平的物理形变记录信息,生物大分子甚至可以通过空间异构,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表示不同的信息。

        对比一下生物的诞生,生物能延续父代的功能特性,原因是有遗传物质(DNA或RNA),进化的发生都是在先前的遗传物质基础上发生的,通常伴随着DNA链的增长,DNA链可以被认为是记录了遗传信息的物体,正是有了这种记录遗传信息的载体,生物才得以进化发展,同理,精神世界的发展也必须有记录的载体和方式,这种记录载体是神经细胞,这种记录方式我们称为记忆。

        最初的产生的神经细胞具备同时联系的功能和短暂记忆的功能,有了这两点,预示着精神世界也诞生了。后面谈到的精神世界的一些复杂活动,如思维,逻辑推理等等都是在这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如同DNA链在进化中不断增长一样,短暂记忆的功能逐渐演变为长时间记忆,能被长时间记忆的事物和事件必定是对个体有很大生存作用的,就如同DNA链增长一样,并不是时刻都会增长,而是外界条件强烈影响细胞,导致变异,这种所谓的变异就是对遗传物质DNA链的作用,让DNA记录下了此次变异,并且稳定的遗传给下代。DNA链在进化过程中也不断记录新的有利的变异,从而越来越长,当然并不是说会一直增长,当DNA链长到一定程度了,不同的基因片段进行排列组合能编码无数蛋白质的时候,也许不用增长而会精简,反而会缩短。因为越长表示越复杂,复杂了也许就是一个负担。所以不一定会一直增长。就像我们看到的**数字只有0~9十个数字就能拼装出满足需要的数字,26个字母就能排列组合成成千上万的英语单词,这些单词按照一定语法规则又能拼装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种语句,因此并不需要更多的字母。再例如,DNA链本身就只有四种碱基(A,G,C,T),就是这四种碱基组成的碱基对按照不同排列顺序和数量,能编码各种蛋白质。

        记忆是基础,庞大的精神世界,具有逻辑思维,将各种记忆着的信息归类整合。长时记忆是思维诞生和发展的基础,思维过程中的素材通常都是稳定存在于大脑中的事物,我们也认为是被长时记忆的事物,早期具有神经细胞的生物,由于神经系统并不健全,只能感受一些简单的信息,因此能记忆的事物非常少,随着神经细胞这种“硬件条件”的完善和发展,能感受的事物多起来,同时具有相对较多的信息体验,并将这些信息进行归类,那些简单的神经生物也许只需要记住哪些是食物,哪些是不能食用就可以了,再后来能避开那些威胁到自身生存的天敌,在两性分离的生物中,能辨别异性,并想办法交配,和一些更加高级的生存本领。

        当神经系统越来越完善,功能越来越强大,发展到能记忆大量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分类和建立联系,就如同关键字一样的联系,再后来具有整合这些信息的功能,并快速做出相应行动(如非条件反射,我们熟悉的动物都具有此能力),当然思维从诞生到具有非常强的思维整个演化过程并不那么迅速,也是由简单的渐渐发展到复杂。由于大脑记忆事物通常喜欢一些具有联系的,而不太喜欢零碎的事物,特别是零碎的事物量太多,这样的记忆就非常困难,就如同让你记住成千上万个没有规律的电话号码一样,并不容易。

        我们喜欢记忆一些规律性的事物,而不喜欢记忆零碎而无规律的事物。早期高等动物,会教一些捕食技巧给子代,鸟会教幼鸟如何飞翔,猎豹会教幼崽如何捕猎等等。原始人类发现用火烧煮过的食物比生食更好咀嚼,味道更好以后,一代代流传下来了,他们也会一些简单的逻辑思考,当他们发现锋利的石块会划伤手或身体,他们也拿来用作捕猎工具和切割分解食物……这些日常生活中小事被总结归纳着,当然这些进步都是需要不知道多少代原始人类的总结,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万年才发展起来的,随着他们改造自然界的能力和对抗威胁能力的提高,他们有更多的食物保障,有更多的空闲时间用于思考,渐渐的脑部越来越发达,总结的规律越来越多,获取食物的能力越来越强,对抗猛兽以及其他生存威胁的能力越来越强,社会财富越来越多,思维能力越来越多的被锻炼,从而加速着人类社会的进化,早期猿人也演变成了原始人类,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了。渐渐用人类智慧指导社会生成,促进社会加速进步。

        文字的出现无疑是一种长时记忆的外在表现,能记录很多事物,包括各种早期科学技术,这对于子代快速继承和发扬起了很大作用。

        记录载体则从石头,动物骨头到竹简,布匹再到纸张,越来越方便和普及,这些都是一种外在的长时记忆载体。人们记录的事物也越来越多,包括知识,经验,情感等各个方面,这些都被分享给其他人,有人再将这些零散的事物总结出一些简单规律,当这些规律的适用范围很广并被公认以后,就成了公理或定理……物质世界的东西渐渐的被人们用抽象的思维模拟出来,这个也就是精神世界。相比于其他高等动物,人类的精神活动会多深刻和丰富很多,我们有外在的记忆载体——书籍,都是千百年来,前人总结的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现象,都可以作为思维的素材,它们同时是整个世界共享的记忆,是整个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人们的行为和动作绝大多是大脑控制的(除了植物神经控制的部分),精神世界占住主导地位,思维的速度比自然变化的速度快不知道多少倍。能把现实中不能放在一起的放在一起,通过总结的自然规律,在大脑中完成更复杂的依据现有规律的逻辑推理。因此,精神世界比物质世界更丰富多彩,变化性更大。电脑能做出各种人们头脑中的各种事物,可以认为是精神世界的一种可视化表现形式。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