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章天壤之别 (4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八十章天壤之别 (4 / 5)
        警卫团部分军官和提拔的准尉抽调新兵一旅作为骨干以后,剩下部分还要整编成两个营。

        下午刘周书,郑竹梅,沈虹摆好一副三娘教子的姿态。

        等着给这小子交代事情。

        晚上他还准备宴请洋行到永州兜售军火的那帮混蛋,送点小礼品,打发他们去重庆。

        现在有朋友来了。

        还是对66军突袭上海有功劳的爱国商人。

        且不说四川人好客,刘湘和川军重视面子,把人家放在一边不闻不问,这种事情他们是做不出来的。

        带着他们去祭奠了永州的出川将士纪念碑,参观了钢铁厂,周小山才明白,余铭钰也是这次他们永州之行的始作俑者之一。

        迁川以后,发现四川的经营环境不错,都有添置设备的想法。

        尤其是重庆接受了太湖大量难民,送到各地的煤矿,铁矿,连李家钰的副官,还带了不少难民到西昌去挖矿,矿石产量激增,刺激了钢铁生产的中游。

        余铭钰对市场趋势的触角非常敏锐,本能的认为在叙府的大鑫钢铁该作些什么,听说永州在跟苏联人谈论进口设备,一时间有了点傻。

        严格说,他是周小山游说大量沿海实业迁川的受益者。

        余铭钰很有头脑,大鑫也跟着吴蕴初的步伐,一起在七七事变之前迁川,避免了重大损失。

        八一三事变以后迁川的实业,顶着鬼子轰炸,顶着高涨运输费用,不仅在路上耗尽了财力,损失了设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