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逆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47、逆孝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社会的和谐与家庭的和睦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历来受到国家和老百姓的高度重视。在全社会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发扬光大。

        所谓的孝,是说子女报答父母恩情的一种普遍通行的道德行为,自古有之。孔夫子说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除了无后,还有两点,一是子女能做事而不做事,让父母去劳累,自己玩耍;二是子女不做好事而做坏事,让父母,祖宗受到侮辱。按照孔子说的意思,反过来说,孝就应该是,作子女的一是要后继有人,二是要努力做事让父母得到休养,三是要做一些有益的体面的好事让父母感到开心,让祖宗光辉。

        这个说法对不对,我们先不加评说。但有一点应该肯定,子女能使父母开心并看到希望,这不能不说是孝的重要体现。父母生养子女,有恩于子女,子女理应该报答父母。子女怎样报答父母呢?方式也许有千万种,归根结底就要继承父的母思想和事业,把父母的事业发扬光大,能看到希望,使父母开心和满意,

        话虽这样说,思想是这样想,也可能是一种理想、幻想、奢想,当我们回到现实中来,两千多年前孔子说得话,而今却是很难实现的。

        还是曹雪芹的《红楼梦》里的《好了歌》说得很清楚,很深刻,很真实,省悟得十分透彻:“是人都说神仙好,唯有儿孙离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说得多好啊!当然,不能说孝顺的子女完全没有,现实中也有很多孝顺的儿孙,历来传说中也有很多孝顺的儿孙。但总的来看,从普遍来讲,如果用父母对子女的心情对父母的子女确实难是以见到。由此可见,这首《好了歌》,实在唱出了深刻的道理,反映了历史和现实的状况。

        历史上的状况,我们不知道,让我们从现实中来看一看,一切都明白了。

        我们先看子女对父母孝顺的状况,子女对父母的孝顺状况,姑且把它分成三类:一类是孝顺父母的子女的状况,这类子女尽管是是内心想孝敬父母,然而他们在生活中,并不是很关心父母的生活状况,而父母也不愿意把自己的痛痒告诉子女,这是看不到;即使看到了也不一定完全知道父母的困难,需要什么,这是想不到;即使知道父母的困难,需要什么,能力有限,不能满足父母的需求,这是做不到。因此子女在很大程度上孝顺是有限的,不可能象父母关爱子女那样来孝顺父母。二类是虽对父母孝顺,但存有异心的。他们不是贪图父母的好,就是说在嘴上,说在人前,而落实不到行动上,或是说的多,做得少;或是说得好听,做得难看;只见说,不见做。说了一大堆话,看不到做一件事。三类是对父母根本不孝顺,甚至是忤逆不孝,他们想不到他们是父母生养的,或者他们认为父母生养他们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他们长大成人,是他们自己天生的本事,完全与父母没有关系。这类人,在他们的人生辞典里没有孝顺这个词汇,完全拒绝孝顺父母。

        这些就是有目共睹,众所周知的孝顺状况。了解这些现实之后,我们又回过头来,再看一看另外一种状况,更令人不解。

        在现实中,子女对父母不孝顺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越来越严重,甚至越来越恶劣,已经到了空前未有过的状况。然而,大量的父母把原来疼爱子女的疼爱,变成了宠爱,溺爱,酷爱,进而转变成孝顺。

        大量的子女不孝顺父母,反过来,大量的父母反倒孝顺起子女来了。我们把这种逆转状况,叫做“逆孝”。

        现今,很多父母孝敬子女,已经达到了无微不至的程度,唯恐不能周到、细致,生怕达不到子女的满意。这些作父母的,并不怎么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他们的心目中,好像子女完全是自己的,而父母则有一部分是别人的。他们孝敬子女,全心全意;而孝敬父母,则是三心二意。有钱,舍得给子女用,而舍不得给父母用;有好吃得,舍得给子女吃,而舍不得给父母吃;有好穿的,舍得给子女穿,舍不得给父母穿;做活路,生怕把子女累着了,支使父母干活,生怕父母做不够。尤其是,这些父母的子女们年富力强,正该劳动,却不让子女劳动。而他们的父母年老体弱,本该休养,却要编派他们劳动,不少七八十岁,甚至八九十岁的老一辈父母不该劳动,应该休养却闲不住、不停地劳动,年轻一辈的父母认为他们是应该劳动的。同时,年轻一辈的父母自己该劳动、能劳动却不劳动,贪玩好耍。相反,应该由他们的子女们做的事情,却不让子女做,怕把子女劳累坏了,自己一一代劳,又让子女闲耍无事,培养好他们逸恶劳的习惯。养育子女对每个父母都有责任,但是象这样情愿自己多做,不让子女做事的惯养却不是应该的。这些做法,该孝敬的得不到孝敬,不该孝敬的却得到充分的孝敬。

        子女们年幼时,不懂事,言行有错误,情有可原。但是,子女长大了,到了一定的年龄,已能够辨别是非了,言行有错误,作父母本应加以教育,父母们仍然放纵,有的甚至鼓励其错误的言行。好象这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热爱。

        人生活着需要用钱,就必须挣钱,子女长成了人,就应该劳动挣钱。然而,现实中很多父母不是让子女劳动挣钱,而是千方百计的为子女挣钱,攒钱,不但为子女,还要为孙子考虑。但是,不少父母把为子女挣钱、攒钱当作是对子女的热爱,好象父母给子女挣得钱越多,攒得钱越多,就对子女越是热爱。很多父母自己挣钱不用钱,目的是要把钱留给子女,让子女用钱不挣钱。不少父母一生拼命地挣钱,拼命地攒钱,他们为了什么呢?他们说是为了子女,自己挣再多的钱都是为了子女,好象只有这样才对得起子女,才算是对子女的热爱。在自己拼命挣钱的同时,不让子女做事挣钱,害怕子女出门吃了亏,自己的良心不得过。孰不知这样的爱子女,叫做逆孝,子女并不领情,他们自己不劳动,不挣钱,也不会珍惜钱。实际上把子女害了,怕他们吃苦,他们将会要落难。

        如果把这样的爱用在父母身上,不知要积多少德,存多少善,获多少益。

        现实中,该孝的不孝,不该孝的孝了,这种逆孝,已成普遍现象,似乎天经地义,流行成风,弥漫于世,泛滥成灾。害在当代,祸在千秋!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