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启蒙与生活
文化宫教表演的雍老师去逝了,说来也不会有人相信,他从1981年开班教学,到2020年结束,教表演40年,我就跟着学了40年,他很普通无名气无地位,我呢就更别提了,提了也会让人觉得无聊,40年折腾个什么不好,偏去折腾个名星梦,到头来明星也没扑到,倒贴进40年死心踏地的追随,只能怪自己悟性差呗,还有个原因,就是别的老师都不会坚持看好你一辈子,这是最重要的,也许老师在骗学生也说不定,反正这老师也是背运到家了的,专拣了个不软的柿子捏,捏一辈子也没吃上一口,反而被学生当了个朋友,请喝茶吃饭,陪聊天散步,没有人不好奇,这样的学生有啥可教的呀。
我相信,就是见不到雍老师本人,大家聚在一起讲讲他的龙门阵,仍然是觉得音容像貌犹在眼前。把他当成老师,从来不见严历的喝斥,威风凛凛;把他当成领导,从来都是一团和气,一笑了之;请他吃顿饭,他会把你带去土灶、大碗街边小摊摊;请他喝茶赋闲,他会滔滔不绝当仁不让的灌你一肚子天下大事,让你从不知世上还有冷场和寂寞;说他是兄长,他落落大方的教你慢火煲蹄花海带汤的秘籍;说他是兄弟,他很计较50元以下的餐资被你抢了先行。
他总是认为,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又总是认为……怎么又接二连三解决不完?晚年对任何突发事件犹感兴趣,还总是挂上一幅追踪悬疑剧的神情,让人扑朔迷离的期盼下回分解。他的精神是超人的倍好,感想也是超常的丰沛。任何时候话题可以秒跨海外,任何时候共有话题都可成为他的主场发挥。
但是有两个题目内容始终不变:这一,回忆上戏读表演系的时候,排《窦娥冤》怎么被导演系的朱端君老师看上,一个乞丐没有台词的过场戏,巧妙的利用自备道具,做了一个多留5秒钟的返场动作,被一眼看中有“灵光”,调去当了场记,让他看明白了导演的板眼,从此与导演结下不解之缘。这二,上戏读书的时候,他是全班唯一一个拿52元/月工资的以工代干大学生,那些赫赫有名的大明星焦晃、张先衡、杨在葆、顾小菲等,都是同班同学,上下铺的室友,想吃肉由他来招呼,他特别哥们义气,唯独没有提过同班女同学的名字,上戏表演系不可能招全男班,也不可能女生不漂亮,上戏读四年,但就是没有女同学什么事。
还有两个题目点了也不接茬:一个是,讲初恋他没有撩妹的故事,随你怎么闹腾逗趣,他冷坐一边不动不语,但是不要提到上海,更不要提到上海医科大学或东海舰队医院,漏了嘴,话场不会再见到他的人影了。第二个是,成都有个四川艺校,只要是去成都,他会翻弄一个电话本查找号码,对你许诺:什么难办的事,找到这通天的人就办妥啦!很多年后看到真人,才一头雾水,有电话号码的主人是艺校带孩子们练功的舞蹈老师,年龄有点大,但长相素雅,皮肤有点黑,但身材极柳,讲话柔声细语,条理清楚,一头短发,干练精神,除了带学生根本不谙社会杂事,这“这通天的人”是怎么错位的,我至今也没弄明白,是时候解开迷底了,可是问谁呢?
从七三年复员回到重庆,快五十年里,雍老师天天挎着个包,走来走去,往返于文化宫与家的路上,后来又往返深圳与重庆,厦门与重庆,再后来是街边的书报亭与桂花园七层阁楼寒舍,脚步声很轻,买的戏剧期刊却很沉,像似老农背着一袋满满的粮食,信誓旦旦,踏歌而归。他的欣然独行,从不打扰别人,但步伐很稳健,一步一印的始终如一,走在为热衷话剧表演学子们排练的路上。
这段路有多长,谁也没有丈量过,但是几十年里,那些在他人生中的上坡路、拐弯路、平坦路、崎岖路,任何时候相遇的求学、求教、解困、释惑的学生们,都在同行的路途上收获了艺术启蒙的钥匙,还且还都认为自己得到的那一把是最真的、最管用的,最不能被别人忽略的。
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毛头小伙、素颜朦妹,转身成为有志之士的时候,当话题再次被拉回到话剧舞台上,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没有人有雍老师那么熟悉中国话剧舞台、世界戏剧风潮、甚至重庆话剧人在谈论什么。他可以随便拎出一个剧本,马上将你归位定在某个剧本里,就是这样抱残守缺的专一,至死不渝的秉性,让他辞别了很多烟火人生的应酬,赢回了很多人生的时间读书论剧。
学子们跟不上他的戏剧节奏,也参与不了他在话剧里的兴奋快乐,他抛出来的研讨交流更是无法对接,有时候大家兴至所聚,对他长篇大论的话剧话题,因插不上嘴还暗暗叫屈。当然,没有离去,更多的是远远的守望着。
曾经有只白帆,飘游大海的理想之船的白帆,那是大家青春梦想时,摆脱人生羁绊的标志,仍然还在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手中紧握着,紧握着哦,可不要停下来呀,那船、那白帆是这一群人、文革后的一代青年人理想的见证、依据,甚至可以说是理想回不去、青春回不去的一个靠枕,有了它我们的心就踏实了,它是镶着淡绿淡黄的一个靠枕。
端起茶杯、酒杯容易,但要再听听那些,哪怕是全不靠谱的办班、自己办公司拍戏、排剧、世界精品话剧不可能没人看、川剧移植成话剧出国……再没有这种声音出现了,聚会上的谈话可能更热闹、更狂放、更不可收敛。但是,但是,临别时轻声地,弱弱的问一句:再聚,还来吗?
真的呀,下次再聚我们用什么名义,把大家召集在一起,没有话剧为旗帜,仅剩气味相投的三五好友,还来吗?
才知道,我们失去了,失去了那位,为我们兢兢业业守候理想风帆的老师,是多么的让人纠心、难安哪!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