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5.短视的工人们 (2 / 5)
从这些现象上,也可以得出结论,我们当初的打破铁饭碗,是多么的仓促,让依靠组织习惯了的工人们,是多么的无所适从。
那时候的下岗工人们,心里有多么的迷茫,多么的不知所措。以后的日子,会活的多么艰辛,已经不难想象了。
胡丽丽的新管理办法施行以后,有一半的工人怕赔钱,不敢自己干。他们不要柜台,只要胡丽丽履行承诺,每月给他们八百块钱。
有白得的这八百块钱做底,再出去打点零工,会挣的更多。
他们自以为这账算的聪明,其实也暴露了他们对做生意的无知。
胡丽丽很痛快就答应了他们的要求,一次找清也行,按月来领也行。不过,要签协议。
所谓一次找清,就是从现在算到工人退休那一年,每年的柜台租赁费用之和。
不过,一次找清,只能按着每月五百块算。因为你一次拿走的钱太多,对公司来讲,支付这么多钱很困难,而且要算提前支付的利息。
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工人要求一次找清。
谁知道你这个市场能办几年?你这种小私营单位,国家说不让你办你就完了,到时候我们上哪儿找你要钱去?
还是和你一次清账,多拿一个就多赚一个。
这样算下来,已经有一多半的柜台空闲下来。有一次找清再无关系的,也有按月来领租赁费的。
不过,当一月以后,胡丽丽把这些柜台按一月一千块钱租出去的时候,所有工人就都傻了。
那些没有固定地点,靠赶集卖水产的小商贩们,比工人精多了。
在全唐城都知道的海鲜市场里卖货,比赶集不知要好多少倍。而且,水产仓库就在跟前,连运输费用都省了,这样的好事,上哪儿找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