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主意都在肚子里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10.主意都在肚子里 (1 / 5)
        教育局原来办公的那个院子,是长方形的,地方很大。

        进门三座二层小楼,围着长方形的院子。院子中间,是个中间放了假山的圆水池子。

        三座小楼,楼上楼下都带有回廊。回廊下是一间一间的考房。

        教育局搬进去以后,为了办公方便,对这些考房都做了改造。

        去掉占房间一半面积的土炕,那是冬天考试,方便秀才们坐着取暖用的。

        清代的时候,土炕中间摆一张小方桌,方桌上还有一盏油灯。

        秀才们进了考房以后,有人在外面把门锁死,从炕中间的窗户里递进来考题,秀才们就单独在这考房里,和这考题较上三天劲。困了就在这土炕上睡一觉,醒了继续和考题较劲。

        三天之后交卷,然后就回家等着张榜。考中了的从此成为举子,飞黄腾达指日可待。考不中的,仍旧继续做穷秀才,温习功课,以待来年继续受罪。

        清代家吴敬梓写过一篇《儒林外史》,其中有一篇叫《范进中举》,就把过去秀才们的德行,刻画了个入木三分。

        当然,这考院不止用来考举子,每年童生也来这里考试,考上了就晋级秀才,考不上继续当童生。

        写《聊斋志异》的那位蒲松龄老先儿,考秀才一直考到六十岁,也依旧是个童生。考官实在看不下去,才恩赏了他个秀才。

        童生是不能考举子的。只有考上了秀才,才有资格考举子。中了举人,才被允许去京城考进士。

        可见,古代的科考制度,比之当下之高考,不知难上多少倍。只是最终考上的,是不是人才,倒是一样难说。

        教育局为了办公方便,把这些考房两间三间地打通,扩大了做办公室。

        高崎要把这里变成饭馆,倒省了不少事。直接不用再另行改造,摆上饭桌就成。只是四周墙壁和顶棚,需要重新装修一下,墙上挂些山水美人,或者名人字画?顶棚也得恢复过去的藻井格局?就立马变了古色古香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