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一章 (1 / 3)
        父女两个刚说了真正的劲敌,便又有林如海的亲信来报,说是金陵也在闹缺盐了。

        黛玉听了,淡淡的道:“**甄应嘉啊,不但智慧比之别人差一步,连运道都不好。”然后站起身来,行了一礼道:“父亲公务繁忙,玉儿先下去了。”

        林如海意味深长的看了黛玉一眼,点了点头道:“玉儿先去吧”。

        正如黛玉所说,甄应嘉智慧不如苏州那边的运作人,运道也不好。既然今日金陵缺盐的事已经闹起来了,那么证明甄应嘉至少在苏州闹乱子的时候,就在策划此事了。

        只不过苏州那边只早数日闹起来,确然将江南巡抚、苏州知府和林如海都被逼得手忙脚乱数日。金陵迟得几日,却林如海连任巡盐御史的圣旨到了,户部的盐引也发下来了。

        那些个盐商就算为了得到林如海手上那些新增盐引份额,也林如海叫往东,没人敢往西。金陵的事一点儿没闹起来,毫无水花到什么程度呢?就是百姓听说缺盐,到铺子一问,盐铺掌柜直接说,盐管够,且不会涨价。

        其实林如海连任和朝廷批准增加盐引份额的消息传到甄应嘉处,只比传到扬州迟了一日。什么意思呢?就是若是金陵闹事若是早得几日,和苏州的时间差不多,林如海要平抑两地盐价,则会双线作战大大增加难度,说不定没那么容易平安度过;若是再迟一日,甄应嘉得到朝廷同意增加盐引份额的确切信息后,就会悬崖勒马,根本不会指使人传谣闹事。

        这便是黛玉说的甄应嘉智慧棋差一招,连运道都不好。就这么一日的时间差,丁点儿水花没闹起来,白白给日后的自己增加一条罪名。

        金陵的事没闹起来,其他各地越发安生。江南局势,算是暂时稳住了。

        借着这一喘息的机会,林如海父女两个一头扎进书房,对苏州民乱进行复盘。

        若是黛玉救林佑头一次叫林如海震惊,那么经过这次平抑盐价的事,则黛玉的智慧叫林如海折服。经过这次之后,林如海在讨论官府和朝廷中事的时候,便不再将黛玉视作女儿,而将其视作谋士、智囊,进行平等的交流。

        用后世的话说,林如海和对方围绕盐价打的这场战争,是一场古代的经济战争。黛玉曾在后世的书上看到过经济战案例的残酷,商人们后世叫资本家了,资本家为了利益,可以置万千百姓的身家性命于不顾,杀人不见血。

        以前只是看书,黛玉便唏嘘不已。如今算是自己亲自参与了一回古代版经济战,黛玉更是有一种大战之后的虚脱之感。

        若是这场盐价之战没有控制住,进而影响了接下来的春耕,何尝不是要以数以万计的人命为代价。而这残酷的古代版经济战,起因便是几个皇子的倾轧夺权。政治斗争,向来都是如此的残酷,而裹挟在政局中的每个人,上至高官厚禄,下至贫民百姓,各有各的身不由己。

        林如海看见爱女脸上出现了和年龄卜相宜的悲悯之色,等了一阵,才道:“那么玉儿以为,苏州这次盐价失控,是谁推动的?”至于金陵那场连水花都没有的闹剧,都没有父女两个复盘的价值。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