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六章 荀彧其人(2)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一十六章 荀彧其人(2) (1 / 3)
        大量的士族,因为献帝,开始选择曹操。

        大量的士族开始千里迢迢的向许昌汇聚,比如说在福建被孙策打败后投奔而来的王朗,比如说在北海被袁谭赶出来的孔融。

        曹操开始获得了之前根本无法想象的人才优势。不仅人力资源获得加成,曹操此后在一系列战争中,都展现出了极大的政治优势,在人心这条看不见的阵线上占尽上风。

        袁曹交兵,荀彧坐镇后方,为曹操筹措兵员粮草,甚至还拉下脸去,找到坐镇洛阳郭奉孝,以买粮为名,试探杨烈会不会参与进去袁曹分争大战。

        得到了郭奉孝的肯定答复以后,寻育才促使曹操,长驱直入,攻入河北,趁着袁绍病死,一举打下了袁氏所占据的数州之地。

        只不过并州高干狡猾,先一步投奔了洛阳,逃过一劫不说,还让曹军在壶关吃了一场大败之后,这才发现,洛阳真的不好惹。

        曹操拿下邺城,领冀州牧后,有人建议曹操恢复九州制,扩大冀州的地盘,这样则“天下服矣”,服谁?当然是服他曹操本人啊。

        这对统一天下没什么用,但对曹操扩充个人实力,方便以后篡汉,那是非常有用,曹操听后当即就想这么办。

        荀彧得知后,感到了深深的窒息,本来以为最艰难的时光都挺过去了,接下来终于能好好辅佐曹操,实现自己的理想了,没想到……。

        荀彧希望实现“王道两济”的理想,那怎么才是最好的结果?

        最好的结果,当然是曹操借着汉室的招牌统一天下,然后还权汉朝,天下从此安定,这是最好的。

        如果做不到,那就让曹操统一后,和平实现权力交接,改朝换代,在荀彧看来或许也未尝不可。

        《六韬》中便有“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唯有道者处之”的观点,孔子和孟子也是反对愚忠的。

        如果曹操真的能一统天下,功劳足够大,那么他改朝换代做皇帝,也并非不可接受。从荀彧能容忍曹操对汉献帝不敬来看,荀彧对以上两种情况应该都是能接受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