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三顾茅庐(2)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七十四章 三顾茅庐(2) (1 / 4)
        鹿门山,是一座位于襄阳城外的山岭。原名苏岭山,濒临汉江,与岘山隔江相望。历来可都是是名人高士的隐居之地。

        荆襄名士庞德公不愿出仕,就隐居此山之中。却有着许多人慕名前来求学。

        来的人多了,庞德公无奈只好在鹿门山中建一片草庐,予以讲学。门人弟子争相效仿,在附近修建茅庐,故而形成一处奇观,却被人称作鹿门山书院。倒是也名声大噪。

        恰逢此时洛阳那里,董卓当权,诸侯讨董,连番大战,故而许多中原名士文文人携家带口,前来荆襄之地避难。也多有与庞德公相熟之人,来此定居。

        这些人的子弟族人,也大多入鹿门山读书。

        所以,使得鹿门山书院的名声越加的响亮。

        本就和庞德公熟识的颍川司马氏的名士司马徽也在此时避难荆襄,自然是来找庞德公。

        一时之间,鹿门山书院这里,有着司马徽与荆州名士庞德公等人以及韩嵩、石韬、孟建、崔州平等道友均有交往,关系甚密。司马徽视庞德公为兄长,被庞德公称为“水镜”。

        司马徽博学多识,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在荆州时与汉末名士宋忠齐名。荆州南阳人刘廙、襄阳人向朗就曾经是司马徽的学生。益州涪人尹默、李仁因为益州只流行今文经学,特意来荆州从司马徽、宋忠学习古文经学。

        当时的荆州牧刘表设立学校、学官,广泛寻求天下名士。不但找到了庞德公和司马徽,更是亲自登门,想要庞德公司马徽一同去往荆州,进入官学讲经授课。

        但却被两人分别拒绝,坚辞不就。无奈之下,刘表只得作罢。

        倒是鹿门山书院的名声因此更加的响亮了。

        就是托庇于荆襄,屯驻新野的刘备等人,对此也是有所耳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