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94、子革 (1 / 6)
在三个弟弟当中,楚灵王对公子弃疾最为喜爱、也最为器重,虽然他也知道公子弃疾两次触碰玉璧,按照当时迷信说法是要继承王位,但楚灵王不在乎。
楚灵王虽然残暴不仁,但也是性情豁达之人,不仅没防着公子弃疾,还给他官职、给他兵权,充分诠释了什么叫做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让申无宇在一旁干着急。
申无宇就对委任公子弃疾为蔡公,向楚灵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臣闻五大不在边,五细不在庭。亲不在外,羁不在内’,今弃疾在外手握重兵,郑丹(逃难到楚国的公子,即子革)在内官至右尹,君王还是要慎重一点。”
(孔颖达《疏》过:五大指太子、母弟、贵宠公子、公孙、累世正卿。五细指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即卑贱的妨碍高贵的,年幼的欺凌年长的,疏远的离间亲近的,新人离间旧人,权势小的超越权势大的这五种人。)
申无宇说这话的意思是劝诫楚灵王维护政权稳定应谨遵古训,即五种权贵人物不应该留守边疆,避免做大做强,产生意外;五种无权势的小人物不应该留在朝中,避免蛊惑其志,受其左右。
楚灵王不以为然,他认为国都的城墙高大坚固,足以安心。
申无宇还是不放心,又耐心例数了郑昭公、宋国子游、齐国公孙无知和卫献公等事例,指出这和城墙高大与否没有半毛钱关系,正所谓“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这是申无宇给予楚灵王的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建议,如果楚灵王能参透“末大必折、尾大不掉”个中道理,悲剧也许不会发生,命运也许会依旧眷顾着这个任性的君王。
但是,楚灵王照例不停劝阻,还打算任公子弃疾兼任陈县县公。
申无宇无奈的摇摇头:“‘择子莫如父,择臣莫如君’,既然你坚定的选择公子弃疾,我也不好干涉。”
说完,申无宇悻悻而归,正式在历史中谢幕。
老子曾曰过:“故大道废焉,有仁义。智慧出焉,有大伪。六亲不和焉,有孝慈。国家昏乱焉,有贞臣。”
当一个单位特别强调某一事物的时候,就一定说明这个单位在某方面的做法出了问题。
如果家庭是个美满的家庭,一团和气,根本用不着特别标榜谁慈谁孝。当社会开始提倡孝顺和慈爱的时候,说明人们已经六亲不和,缺失这样的品质了。
同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